證道題目: 讓人們聽見福音
經文:約翰福音4:35~38
地點:
前言:
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弗瑞茲.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1962)因?演奏和作曲賺了很多錢,但是他總是很慷慨地捐出大多數的錢。所以,在一次旅程中發現一把非常精致的小提琴時,他竟沒有足夠的錢買。
稍後,他湊齊了錢,便回去找賣家,想買下那把漂亮的樂器。但是令人沮喪的是,它已經被收藏家買去了。克萊斯勒轉往小提琴新主人的家,想買下那把琴。收藏家說此琴已成?他珍貴的收藏,是不會出售的。
失望的克萊斯勒正想離去時,突然?生了一個念頭,他問道:「在此琴永遠塵封之前,能否讓我演奏一次?」主人同意了。音樂家演奏動人心弦的樂章,霎時充滿了整個屋子,收藏家被深深感動。他大叫:「我沒有權力獨自佔有它,克萊斯勒先生,它是你的了,請將它帶到全世界,讓人們聽見它。」一把好琴發出的樂音,讓人陶醉。但是當福音被傳揚開來時,卻會對那些聽見又願意接它的人們的靈魂帶來永遠的拯救,今天我們就要從所讀的這段經文,分三方面來看「讓人們聽見福音」
本文:
第一點: 最佳時刻
段落經文:
35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
經文詮釋:
福音是現代人唯一的盼望,傳福音則是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務和最神聖的行動之一,同時,它也是基督徒信主之後沒有馬上被提到天堂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傳以及何時傳才能達到傳福音的最大效果,這是每一個實地投入傳福音行列的弟兄姊妹們所共同關心以及努力的話題。換言之,除了擁有正確傳福音的知識和技巧之外,我們還需要一份屬靈的敏銳,能夠把握住每一次傳福音的最佳時刻。
關於傳福音的最佳時刻,透過主耶穌和門徒在撒馬利亞郊外水井旁的對談,我們隱約可以知道那最佳的時刻不在未來,主耶穌引述們徒們的話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顯然,主耶穌藉著眼前一望無際還需要有四個月成長時間,才足以成熟到被收割的莊稼,來類比需要透過福音才能得救的世人的靈魂,並以收割的時間,也就是傳福音的最佳時間來突顯門徒們心中對傳福音這項救人靈魂行動的認知不足,顯明他們並沒有認知到福音對靈魂永恆歸宿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特別是那些隨時即將走入死亡的靈魂們,以致門徒們缺乏動力去關心週遭人們以及來到主前的撒馬利亞婦人的靈魂是否已經得救,甚至沒有一個門徒主動或好奇地去問這位婦人說:「你要什麼?」就讓這位撒馬利亞婦人離開永生之主的面前,除了主耶穌以外,沒有人協助她向她傳得永生的福音。這種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或許是門徒們本身缺乏屬靈的敏銳,又或許是出自門徒們的共識,認為最佳時刻不在現在,而是在未來,極有可能是他們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強化他們所受的傳福音訓練和裝備,再者,就是他們主觀的認定世人的靈魂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預備到接受福音的最好狀態,然而現在和未來之間,無可諱言,它間隔著一段不確定的時間,或許它是四個月,還是一年,不論相隔有多久,可以確定的是其中充滿著許多的未知和不確定,以及靈魂又能夠等多久呢?或許靈魂將因此永遠失去得救的機會,因為時間不再。
何時才是傳福音的最佳時刻呢?主教導門徒,最佳時刻不在未來,而是在當下,在以色列歷史中世世代代的預備工作,包括先見、先知、祭司與各領袖們的見證,如今在施洗約翰的事工上已經達到巔峰,所有的這些都使得收割的時機成熟了。因此,主對門徒說:「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意思就是要門徒們清楚地知道當下就是傳福音的最佳時刻,即刻就應該開始行動,主耶穌為了要幫助門徒們看見當下就是傳福音的最佳時刻,首先,主耶穌命令門徒們舉目向田觀看,就是要門徒們將視線,調整到和祂的視線一致,如此一來,才能看見祂所看見的光景,就是世人的靈魂正迫切地等待著有人去向他們傳福音,若錯過時間和機會,或許這些靈魂就永遠不再有機會聽見福音,因為他們就像己經熟透的莊稼,再不收割就永遠沒機會被收進倉庫,只能任其散落在地,結局就是發霉和腐爛。正因為時間逐漸在消逝中,主耶穌不要門徒因為擔心世人是否預備好要領受福音,而裹足不前,固然有的人至終都還未預備好,那是因為他們拒絕接受讓他們可以靠著得救的福音。再者,主耶穌要門徒們使用現有的裝備馬上去收割,顯明他們當下所擁有的裝備已經足夠。
20050806自由時報報導俄羅斯海軍官員五日表示,一艘載有七名士兵的俄國迷你潛艇在堪察加半島附近的太平洋海域遭漁網纏住,受困在一百九十公尺深的海床上,但潛艇內的空氣補給只能再維持二十四小時。這艘受困的AS-28型迷你救難潛艇四日清晨在堪察加半島外海參加軍演時,推進器被漁網纏住而受困。由於該艇位在海底深處,艇上官兵無法游泳脫困,潛水伕也無法下潛至潛艇附近救援。俄國海軍發言人狄加洛表示,軍方正全力設法把潛艇及官兵搶救上岸,俄軍也已向美國海軍求援。美國海軍隨後表示,美軍將派出一艘「超級天蠍號」深水小型潛艇和一組救難人員,緊急飛往俄國協助救援。日本也在接獲俄方請求協助後,派出四艘軍艦趕往救難。被困在太平洋海底長達三天,於七日順利獲救的七名俄羅斯迷你潛艇船員八日透露,潛艇受困後艙內氧氣與水的存量急速下降,他們只能在黑暗與寒冷潛艇內靜待救援。據負責監督指揮英國遙控潛艇「天蠍號」展開救援行動的英國海軍指揮官瑞奇斯指出,船員獲救時氧氣存量更只剩下六小時。
第二點:全力以赴
段落經文:
36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榖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經文詮釋:傳福音的行動,是蒙恩得救的基督徒,藉以報答救主耶穌捨命大愛的最佳行動之一,再者,它也是基督徒落實使萬民都作主門徒的具體表現。因此,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責無旁貸地參與在其中,在各自的岡位上為傳福音的行動貢獻心力,但整體呈現出來的效果與行動力如何,則視其中的每一份子是否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將激發工人願付代價傳福音領人歸主的心志,特別是在困難和挫折以及長期低成就的福音禾場中,這種願付代價的心志尤為重要,因為工人願付代價的心志有多大,工人能夠為主所用的空間,以及能夠完成的工作和所得的獎賞就會有多大。福音所指的好消息,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實現了祂對以色列的應許,並且祂已為人人開闢了一條得救之途,信的必然得救,拒絕的必被定罪。福音隨著耶穌而來,也藉著耶穌的受死及復活將它完全的顯明出來,福音不但帶著能力而來,而且福音本身就是神的能力。福音顯明神的公義,為所有相信的人預備救恩,使徒保羅視福音為一個神聖的託付。因此他是在神催迫之下宣揚福音的,並且他要求信徒為他代禱,以致即使他要面對人的反對及痛苦,他也有勇氣將福音傳講。福音是「真理的道」,但對那些不信的人,就是那些要求超自然證據或理性的人,福音是隱藏的。福音的神學上的果效,是透過啟示全然的臨到使徒保羅;同樣的,我們也要透過信心的回應,才能得著滿有拯救能力的福音。
傳福音就是要傳揚救主耶穌為拯救被罪惡捆綁,既無力自救也無能力救人的全人類,在人類歷史上完成的事實,因著愛,祂以自己無罪的生命為代價,在十字架上承擔了全人類犯罪的結果,以及世人對上帝的虧欠,代替罪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的代價贖回世人,讓所有真心信靠,並接受祂所完成的救贖恩典的世人們,得以脫離罪惡以及陰間硫磺火湖的刑罰,進入永生上帝的天堂。至於耶穌所完成的救贖恩典則是充足地足以供應歷史上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有的人類,因為祂不僅是完全的人祂同時也是完全的神,所以祂代替罪人在十字架上的死就擁有了無限的價值,可以傾注給所有的人類。因著主耶穌願付代價,世人上天堂的入場費才得以被付清,然而今日尚有許多的世人有待我們願付代價好叫他們能夠完整且正確的領受或聽見主耶穌為他們完成的救贖恩典。而這些需要付上的代價可能是,禱告、時間、精神、金錢、但也可能是生命,特別是極度排斥基督教信仰的回教國家或共產政府地區。然而,我們為著傳福音搶救靈魂所付上的代價,都將轉化作我們見主面時得獎賞和得榮耀的憑據。
全力以赴的傳福音態度,將會驅使傳福音的工人以傳福音成功為目標導向,在此目標導向之下,他會是一個有智慧的撒種者,他是存著為求成功也就是能夠有好收成的心態去投入傳福音的行動,而不單單只是透過各種關懷社會的行動來表達基督徒的福音關懷而已,換言之,他會藉著各種傳福音的機會和關懷的行動將人們帶到主前並且呼召他們與主建立起個人化的關係。因此,源自傳福音工人內心為求成功的期盼所激發出來強大動力,將會鼓舞著傳福音,盡各種可能的努力將他所擁有的聖經知識以及他對信仰的體驗也就是主觀經歷,向領受福音的朋友分享。面對傳福音者對信仰的堅信與熱情,往往會讓領受福音的朋友們更願意敞開自己來領受福音。而一個全力以赴為求成功的傳福音工人,會在最適當的情境之下向傳福音的對象發出呼召,邀請對方把握機會成為基督徒。為求成功,傳福音的工人需要時時預備好自己,因為一個在各方面預備好自己的人,總是比較能夠帶給他人良好的印象。他也會主動留意主所安排的各種個人談道以及傳福音的機會,並且在傳福音的整個過程中時時地依靠聖靈的大能,在聖靈的幫助之下,以親切誠懇的態度使用三福或四律等佈道法,將福音的內容和要求傳講的清楚,好叫領受福音的朋友明瞭,以便在呼召的時候作出正確的回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信仰天主教的德籍夫婦奧斯卡辛德勒(Oscar Schindler)及其妻艾蜜莉說服並用金錢向德國納粹佔領軍,從波蘭的奧斯威茲(Auschwitz)集中營裡抽調了近千名猶太俘虜到他們在波蘭克拉科經營的工廠中工作,使得這些猶太人逃過死劫。 1945年1月27日是奧斯威茲集中營獲救的日子,被救的猶太人們收集了所有人身上的金子,打造了一個戒指贈送給贖救他們的辛德勒。但辛德勒卻痛心地說:他恨不得有再多一點的贖金,那就可以再多救一個人了。那些猶太人們對辛德勒甚為感激,他們在戒指環上刻了一句希伯來經文:「拯救一個人的性命,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 1995年1月27日是這些猶太人獲救五十週年的紀念日,而這段事蹟不久前才剛被猶裔美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拍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在這一個紀念日上,有許多猶太人來到奧斯威茲集中營悼念。據聞辛德勒死後葬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之紀念館內放著一本書和一份名單,就是當時辛德勒所贖救的猶太人名單。
第三點:完成任務
段落經文:
37~38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
經文詮釋:
傳福音是基督徒的任務,完成任務則是全體基督徒的責任,以及主耶穌的期待,主耶穌要求每一個信徒順服,在機會來臨時完成應完成的傳福音任務,雖然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從主領受不同的工作內容,也都分別在不同的階段投入,若以莊稼的成長來比喻一個人從聽見福音到決志信主的過程,傳福音的就好比是撒種,呼召則好比是收割,或許角色不同,但是所擺上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要一同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當務之急就是要互相分工,主耶穌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極有可能主耶穌是指著施洗約翰說的,因為他在這個地區服事過,主如此說的重點,乃是:在服事當中我們需要同工的配搭,沒有人可以孤軍作戰。不論是擔任撒種者或者是收割者它們都同樣重要,都是完成任務不可或缺的部份,從神來的負擔及催逼是完成傳福音任務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使徒保羅說:「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傳福音並不單單只是宣講神在人類歷史中己完成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神乃在傳福音的當下工作,神在其中親自介入,當面要求聽見福音的人,作出抉擇。然而,伴隨選擇而來的結果,對聽福音的人而言,就有可能是欣然接受或者是怒目拒絕。雖然,有被拒絕的可能性存在,但是神要求傳福音的人的動機以及所傳的內容務必要純正和清晰,因為福音要求人憑信心接受信息,所以福音的信息切忌被雄辯的口才和高深的言論所掩蓋,使徒保羅也絕不用詭詐的言語,也不謬講神的話,只求藉著宣講福音及真理,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人經歷重生時在心靈和感受方面的激動感覺不是由於辭藻華美的說服力,而是由於傳福音者直接宣揚簡潔有力的福音信息。
藉著傳福音,昔日神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完成的救贖,得以讓現今這個時代的人們有機會聽見福音,傳福音成為連接神救贖行動和世人對此瞭解的永存橋樑,不論得時或不得時,總要把握任何時間,地點,將福音完整地傳揚出去,,雖然世人對福音的反應不一,其中有的人需要有更多的時間以及在多次接觸福音之後,才會逐漸對福音開放他自己,因此,過程中每一次的關懷雖然無法使其立即決志歸入主耶穌的名下,但每一次的關懷行動以及傳福音者熱愛靈魂的心志以及生活的見證,卻是協助對方與主耶穌更靠近的動力。儘管如此,傳福音的工作仍要契而不捨地持續進行,或許它是在學校、公司、醫院,監獄,社區,公園,車站,等等場所,同時,每一次傳福音的機會,也是收割呼召的好機會,讓那些已經成熟的果子也就是願意決志歸入主名下的靈魂們得以早日回到天父上帝的大家庭中。
完成任務,讓所有參與任務的工人們,不論是擔任撒種或收割的以及在任務當中參與多少,都同享喜悅,這份喜悅是因著罪人們願意領受,工人們所傳揚的福音悔改信主而有的,因著信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贖,,罪人們所欠的罪債以及對上帝的虧欠,耶穌都付清也都完全概括承受,並且祂是以祂自己的生命來代償,讓所有真心信靠祂,也就是願意接受祂代償的罪人們的靈魂得以脫離地獄永火的酷刑,並且進入天父上帝的家裡,享受救恩的歡樂。完成任務所帶給工人們的喜樂是無以言喻的滿足,雖然這份喜樂是經過工人們的汗水和淚水澆灌,以及長期的祈禱,栽培,付出和等待而編織成的。同時,這份喜悅見證了,上帝願意使用每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勝過使用大能的天使。不論是擔任撒種的或是收割者,都按著祂的計劃來成就祂搶救靈魂的旨意,完成傳福音的任務,同時這份喜悅也是極其榮耀與神聖的,因為這份喜悅不單單只是工人分享而已,就連天父和侍立在祂面前的天使也要一同歡喜快樂。
好幾年前,在荷蘭的一個小漁村裡,有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漢斯,他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什麼是無私的愛。這個靠捕漁的小漁村,為了應付海上多變的狀況,由村民組成緊急救援部隊,一旦暴風雨來襲時,能發揮即時救援效應。一天晚上,鳥雲密佈,海上掀狂風巨浪,一陣強風夾帶著捲天舖地而來的大浪,將一艘氶漁船重擊毀損,失去航向,無法啟動,隨風漂流到一個荒島上,擱淺在岸邊。陷入危難困境中的船員,發出摩爾斯SOS緊急求救信號。漁村的救援部隊收到信號後。立刻發出緊急警報,召集全村的人在港口旁的廣場集合,開著救生艇前往搭救.
全村的人都打著燈籠,在岸邊焦急地等候自己的家人脫險歸來。一個小時過後,當村民看見救援的船隻在茫茫大霧中緩緩靠岸,不禁大聲歡呼!紛紛衝到港口,以迅速的動作幫忙救人。這時,一個個前往救援的人員都精疲力倦,臥倒在沙灘。村民心想任務已完成,沒想到他們說:「我們發現還有另一艘船落難,有一個生還者還在荒島上,但是因為救生艇容量有限,我們無法把他帶回來,趕快找人再去救他吧!」可是,村民眼見風浪越來越大,再出海實在太危險了!何況要招募另一組新的救援部隊,新人對海上救援毫無經驗,該怎麼辦呢?
無論如何,不能見死不救!所以,隊長開始呼召村裡年輕力壯,願意冒險前往的勇士。這是,漢斯,他從來沒出過海,卻決定要加入救援部隊去救人,然而,他的母親卻極力阻止:「不!你千萬不能去啊!十年前你父親不幸喪生海上,你哥哥也已經在海上失蹝三個星期,你現在是我唯一的親人了,我絕對不能再失去你了」漢斯流著淚對母親說:「媽,我必須去救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救人,如果沒有人願意冒險去救人,誰能夠得救呢?你不需要擔心,我會照顧自己的。」漢斯和母親吻別,毅然決然地加入救援部隊,搭著救生艇划向大海,消失在無盡的黑夜中。
過了一個小時,救難人員乘著救生艇回來了,村民遠遠的就看見漢斯站在船首上,在岸邊的村長就用無線電呼叫著:「你們找到遇難的人了嗎?」漢斯激動的大聲回覆:「是的,我們找到了!請告訴我的母親,他就是我哥哥保羅!他一個人在荒鳥上撐了三個星期,終於等到我們的救援了」漢斯的無私和勇氣,本只是為著救助落難的村民,絕對想不到,得救的竟是母親與自己日夜思代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