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1, 2007

耶穌是誰

證道題目: 耶穌是誰
經文: 馬太福音16:13~20   
前言:
偉大的先知 世人的救主 教會的根基
本文:
第一點: 偉大的先知
段落經文:
13~14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經文詮釋:
關於耶穌是誰,持不同觀點和意見的人士,都給予過這個問題不同的答案,而這些不同的答案中,也都反映出他們與耶穌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對耶穌的認識,雖然答案相當分歧,誠如與主耶穌同時代的百姓們所提出的四種不同答案,但是大部份的人們,透過觀察與驗證耶穌所說過的話,所做過的事,他們認為耶穌是一位具有特別能力的人,百姓們認為祂是偉大的先知。
主耶穌藉著傳道,將上帝對世人的心意顯明出來,透過所宣講的信息引導百姓,明白何為上帝所喜悅的正道,祂站在上帝的子民與上帝所立的約之上,要求上帝的子民確實履行約的條款,過聖潔分別為聖的生活,成為君尊的國度,聖潔的祭司,享受約的祝福。不要再悖逆上帝,過犯罪違約的生活,惹動神的怒氣,以致遭受約的咒詛,主耶穌呼籲以色列人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悔改」就是從罪惡的道路中回轉,歸向上帝,並信守與上帝所立的約,而「天國」是指神對世界的管治,天國一詞它著重神某些方面的治理,它的對象是人,而它的範圍就是那些願意接受上帝管理的人,天國就存在他們的心中,天國已在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實現,但是它的完全實現則要等到主耶穌的第二次再來。
主耶穌不論說話或作事,都大有能力,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祂所說的話,帶著從上帝而來的權柄,是文士和拉比所沒有的權柄,而祂的使命和信息則是多面性的,其中包含了施洗約翰、以利亞、耶利米和其餘的先知的特點,祂有施洗約翰的精神,以及以利亞的熱心,和耶利米的哀歎。祂大有能力的神蹟都是祂權柄和能力的彰顯,為的就是要幫助人們知道並進一步認識到祂是真神的兒子,祂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祂所行使的神蹟在四方面顯明一個事實,那就是祂是一位大有能力的神:1、祂具有治病的能力,透過醫病的神蹟,特別是那些令人束手無策的病症,表明祂是創造人類的主宰,祂有權更新祂所造的世人。2、祂具有控馭自然的能力,祂不僅能踏海而過,祂也能命令風和海平靜,更令人訝異的是祂還能改變物質的質性,也就是變水為酒,表明祂是自然界的造物主,。3、祂具有勝過死亡的權能,所以祂能夠讓人從死裡復活。4、祂具有克制鬼魔的能力,所以祂能成功的趕逐污鬼,證明祂是掌管靈界的主宰,祂的權柄和能力,勝過靈界的黑暗勢力,也就是由所有墮落天使所匯集而成的反對力量,到末日,所有的墮落天使包括撒旦都要降服在耶穌基督的面前,並且要按牠們所行的接受上帝的審判,牠們的結局就是永遠被拘禁在痛苦的硫磺火湖裡面。
思想概念:
耶穌愛世人,祂盼望世人能夠領受救恩,活出神所賜的豐盛人生。因此,祂將神對世人的心意闡明出來,祂按著神的心意來引導世人,從罪惡的道路中回轉歸向神,並進一步明白何為合神心意的生活,再者,祂也透過祂所行使的那些大有能力的神蹟,來證明祂是可信的,只要世人願意相信並切實去遵行,祂的話語和教導,就必領受祂所賜的豐盛恩典。

有人向釀酒家請教造酒之法,對方很詳盡的解說:「一斗米,一兩麴,加兩斗水,相互摻和,釀造七天就成酒了。」這人記憶很差,回到家只用水兩斗、麴一兩相摻和。過了七天嚐了嚐,淡得像水一樣,便去責罵釀酒的人沒講清楚。
釀酒的人沒講清楚。
釀酒的人說:「怕是沒照我的法子釀造吧!」那人說:「我可照你所說做的,用了兩斗水、一兩麴。」
「用了米嗎?」那人想了想說:「嗨,我忘記放米了!」

各位弟兄姊妹,世人對耶穌的認識,往往停留在祂所作過的教導,以及祂曾行過的神蹟上面,在這個基礎之上,世人認為耶穌是一位完美無瑕的完人,是勸人為善的宗教導師,是教導世人明白上帝心意的偉大先知,雖然他們也很認同耶穌,可是卻無能力去活出耶穌所啟示出來的豐盛生活,得著神所賜的自由、平安與豐盛,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生命還未與主耶穌建立個人的關係,或者不願按照祂的教導接受主,以致他們不能活出主耶穌所應許的豐盛,因為耶穌不僅僅只是偉大的先知,祂同時是生命的主宰以及世人的救主。


第二點:世人的救主
段落經文:
15~16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經文詮釋:
關於耶穌是誰,雖然當時候的人們提出了四種不同的答案,然而主耶穌對這些答案都不太在意,因為祂知道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對祂敵意甚深,而群眾盲從,他們只知道要一位政治型的彌賽亞,為的就是能夠帶領以色列人揭竿起義,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恢復光榮的大衛王朝,至於門徒對祂的認識有多少?他們的信心成長有多深?這才是祂所在意的,換言之祂期待祂的門徒們能夠正確的認識祂就是那位被以色列人日夜所期待的彌賽亞,祂就是那位受苦的義僕,是上帝為世人預備的羔羊,祂來不僅是要拯救以色列人,祂也同時要拯救全人類,祂是世人的救主。
耶穌拯救世人的方法,就是藉著祂所宣揚天國的福音,讓罪人可以因著接受福音而得救,而世人得救的代價則是祂在稍後,即將於各各它的十字架上,為擔當世人的罪所獻上的寶貴的生命,這福音的內容就是基督降世,神在地上的統治即將開始的好消息,這是舊約眾先知預言的中心。凡是要進入這個新國度的必須要悔改,存純潔的信心,行公義的道路。然而,就在主耶穌的事奉即將進入最後也最重要的階段,也就是在祂進入耶路撒冷受難之前,祂需要幫助門徒更加清楚明白和確定祂的身份和工作,於是,主耶穌在問過門徒們有關人們對祂的觀點之後,祂縮小了問題的範圍,祂緊接著問門徒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代表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這是非常尊貴的認信,但非新事,因為彼得曾經如此宣告過,那是當眾人在迦百農棄絕主的時候,在此之前馬太福音也幾次使用過「基督」一詞,但是自從主耶穌公開傳道以來,他刻意避免地使用彌賽亞也就是救世主的稱謂,因為那對百姓會起政治作用。但是現今彼得公開地稱耶穌為受膏者,為彌賽亞,為永生神的兒子。這一個偉大的認信表明了他們信耶穌是彌賽亞,雖然加利利的百姓背離了祂,門徒仍然對祂忠誠,基督就是指受膏者,是舊約預言要來拯救全人類的彌賽亞,藉著所宣揚天國的福音,拯救罪人脫離永死得著永生。
耶穌是世人的救主,祂拯救罪人並賜人永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祂愛世上的每一個人,這份無以倫比的愛,讓原本該死該亡且無力自救也無法救人的罪人們,可以因著祂所付出的高昂代價得救,這份代價就是祂全然無罪的聖潔生命,在十字架上代替全人類來死,以此付清了罪人所欠的罪債,讓罪人的靈魂得著救贖,祂以自己的生命成為多人的贖價,靈魂不用永死在地獄硫磺火湖中,並且以得以進入天堂,享受天父上帝為得救的靈魂們所預備的永恆的福樂與安息,所謂的永生就是永永遠遠的生命,主耶穌已經將世人所需要的永生預備好了,因為祂願意萬人都得救,不願意一人沈淪,只要世人願意相信並接受祂所完成的救贖恩典,就能得救,可是得救的人卻是非常的少,因為大部份的世人不願意相信和接受祂,也唯有那些願意真心相信的人們得著祂所賜的永生。

耶穌祂是世人的救主,祂宣揚讓人得救福音,讓人因信得救,讓所有的人們能夠在信心的基礎上得救,並且祂要賜給那些願意接受祂的人永遠的生命。
例證引用:
耶穌不是一個宗教的「教主」,而是為人類捨命贖罪的「救主」。約九十年前,日本有一位和尚名叫龜谷凌雲(Kamegai Lio Un),出生於佛教盛地北陸富山的寺廟,乃是淨土真宗蓮如上人第十八代傳宗。他為更深了解各種宗教,考入東京大學的哲學系,卻在那裡認識了基督徒的教授,得以研究基督教與聖經。後來他不但成為基督徒,還進入聖經學院受造就,成為牧師。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傳道,建立教會……你可以想像,他所受到的攻擊與排斥有多大。但他說:「我既然知道福音是那麼重要,為什麼不先傳給我家裡的人呢?」他在自己家鄉牧會達五十三年之久,八十四歲的高齡離世歸天。
他在六十二歲時寫了一本厚達三百四十頁的書,敘述自己信主的經過,書名謂《從佛教到基督》。他特別強調:他並沒有說要從佛教到「基督教」,乃是從佛教到「基督」裡。若單單從一個宗教,轉到一個宗教,大可不必如此做,因為同樣是「宗教」,是救不了人的。惟有「基督」是生命的主,才能拯救人類脫離罪惡與死亡。

各位弟兄姊妹,耶穌是世人的救主,而不是教主,祂要救贖全人類,脫離罪惡的生活和轄制,或許你我都不難為我們所領受的救恩向主感恩,可是你我的生命是否已經全然地交托給我們的救主耶穌,真實的感恩,應該不只口頭上的感謝,它應該是將蒙恩得救之後的餘生交給祂管理並為祂而活,再者,就是帶領更多還未得著救恩的人們來認識祂並領受祂所預備的救恩。

第三點:教會的根基
段落經文:
17~20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氣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是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
經文詮釋:
關於耶穌是誰,藉著天父上帝的幫助和啟示,以及從上帝而來的屬靈洞察力,彼得堅定的宣認耶穌是基督,在此神聖的場合中,耶穌接受這個認信,並莊嚴地宣明自己是彌賽亞,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啟示上帝的神性。緊接著天父上帝之後主耶穌向彼得啟示了另一件真理,就是祂要將教會建造在祂是基督的這個基礎上,主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換言之主耶穌,祂是教會的根基。
主耶穌是教會的根基,祂同時也是建造教會的建造者,祂用建築物的觀念來表達祂的「教會」。「教會」一字通常有地方性的組織,有時意思還更廣一點,這個字原義是「聚集」,但也用指非聚集的團體。若要進一步明白主耶穌為何將建造的觀念放進教會的藍圖中,我們可以參考彼得前書二章五節所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得所講的靈宮,不是地方性的,乃是一般性的,這是中座偉大的靈宮;這裡所描繪的是基督的以色列,而非猶太人的國。那麼基督建造祂的偉大靈宮所在的磐石,是怎樣的磐石呢?這磐石絕對不是彼得,因著彼得的認信,彼得成為可以認識在其上建立教會的磐石,這磐石乃是指彼得所宣告認信的,就是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主耶穌是教會的根基,祂要支持與興盛,建造在其彌賽亞職份上的教會,祂的教會將會永遠存在;而死亡,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拘禁她。基督的教會要存留,並且得勝,因為祂已奪開死門,得勝出來,並要永遠活著,作祂子民永存的保證者。陰間的權勢再也無法限制那些屬彌賽亞的人。主耶穌也將持續興盛祂自己的教會,因為祂將天國的鑰匙給了教會,在這個場合裡,因為彼得代表所有的信徒發言,所以在同伴中,他比其它的門徒先得到這個權利,當信徒以及傳道人宣揚在主?蒙救恩的條件時,他就是在用天國的鑰匙,開啟天國,透過信徒或傳道人傳講天國,教訓人,解明天國的意義,並解釋天國的律法,讓所有願意相信並接受救恩的靈魂得以進入天國。當主的道被宣揚出去,又被人在主?以信心領受,並以基督的心來使用捆綁或釋放的權柄時,就會發生天父上帝禁止或許可的功效。

主耶穌祂是教會的根基,祂要按著祂榮耀的計劃來建造在其上的教會,讓更多人因著教會的設立,以及教會所宣揚的福音而得以進入天國,再者當教會努力遵行祂的大使命,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也就是在各個世代,地區,國家,積極去搶救靈魂時,祂要興盛祂自己的教會。

在一個暗礁密佈、屢傳船難的海岸線上,由於葬身海中的人太多,所以有一些熱心的義工,自費搭了一座簡陋的救生站。看守該站的救生員,憑著熟練的泳技,救了許多寶貴的性命,這座救生站也因此漸漸聲名遠播。
經過報章雜誌的大量報導,大筆的捐款如潮水湧來,救生站增購了許多設備,也培訓了更多的救生員;救生站也搖身一變,成了一幢設備完善,而且舒適漂亮的大樓。
人們常常在那裡舉辦各種的慶祝活動,漸漸地救生站變成了俱樂部,社交活動蒸蒸日上,但救生行動卻逐日銳減,船難不停地在發生,可惜已沒多少人去關心了。

各位弟兄姊妹,教會是為傳福音救人靈魂而存在的,換言之,一間不傳福音的教會是沒有必要存在的,因為它只剩下俱樂部的功能而已,而一間教會的價值不在於它擁有多少屬世的財富,而是在於它為搶救靈魂擺上了多少屬世的財富,教會的使命就是宣教傳福音,此外,別無其它,當教會積極回應這項使命時,並按著主的心意以真理來建造教會時,教會的將要大大的成長,以致成為興盛且榮耀的教會。各位弟兄姊妹,我們的教會即將要在社頭設立第一間分堂,我們需要有二十位的弟兄姊妹前往參與開拓的工作,並委身在當中,希望我們早日為主開拓成功。


結論:
各位弟兄姊妹,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受難週的行程,在我們用整個禮拜的時間來記念主為我們流血捨命的同時,我們需要更多的思想主,願主透過今天以上所分享的三點來幫助我們更進一步明白,耶穌你是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