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1, 2007

讓人們聽見福音

證道題目: 讓人們聽見福音
經文:約翰福音4:35~38  
前言:
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弗瑞茲.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1962)因?演奏和作曲賺了很多錢,但是他總是很慷慨地捐出大多數的錢。所以,在一次旅程中發現一把非常精致的小提琴時,他竟沒有足夠的錢買。
稍後,他湊齊了錢,便回去找賣家,想買下那把漂亮的樂器。但是令人沮喪的是,它已經被收藏家買去了。克萊斯勒轉往小提琴新主人的家,想買下那把琴。收藏家說此琴已成?他珍貴的收藏,是不會出售的。
失望的克萊斯勒正想離去時,突然?生了一個念頭,他問道:「在此琴永遠塵封之前,能否讓我演奏一次?」主人同意了。音樂家演奏動人心弦的樂章,霎時充滿了整個屋子,收藏家被深深感動。他大叫:「我沒有權力獨自佔有它,克萊斯勒先生,它是你的了,請將它帶到全世界,讓人們聽見它。」
1、最佳時刻 2、把握機會 3、完成任務
本文:
第一點: 最佳時刻
段落經文:
35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
經文詮釋:
福音是現代人唯一的盼望,傳福音則是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務和最神聖的行動之一,同時,它也是基督徒信主之後沒有馬上被提到天堂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傳以及何時傳才能達到傳福音的最大效果,這是每一個實地投入傳福音行列的弟兄姊妹們所共同關心以及努力的話題。換言之,除了擁有正確傳福音的知識和技巧之外,我們還需要一份屬靈的敏銳,能夠把握住每一次傳福音的最佳時刻。
關於傳福音的最佳時刻,透過主耶穌和門徒在撒馬利亞郊外水井旁的對談,我們隱約可以知道那最佳的時刻不在未來,主耶穌引述們徒們的話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顯然,主耶穌藉著眼前一望無際還需要有四個月成長時間,才足以成熟到被收割的莊稼,來類比需要透過福音才能得救的世人的靈魂,並以收割的時間,也就是傳福音的最佳時間來突顯門徒們心中對傳福音這項救人靈魂行動的認知不足,顯明他們並沒有認知到福音對靈魂永恆歸宿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特別是那些隨時即將走入死亡的靈魂們,以致門徒們缺乏動力去關心週遭人們以及來到主前的撒馬利亞婦人的靈魂是否已經得救,甚至沒有一個門徒主動或好奇地去問這位婦人說:「你要什麼?」就讓這位撒馬利亞婦人離開永生之主的面前,除了主耶穌以外,沒有人協助她向她傳得永生的福音。這種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或許是門徒們本身缺乏屬靈的敏銳,又或許是出自門徒們的共識,認為最佳時刻不在現在,而是在未來,極有可能是他們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強化他們所受的傳福音訓練和裝備,再者,就是他們主觀的認定世人的靈魂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預備到接受福音的最好狀態,然而現在和未來之間,無可諱言,它間隔著一段不確定的時間,或許它是四個月,還是一年,不論相隔有多久,可以確定的是其中充滿著許多的未知和不確定,以及靈魂又能夠等多久呢?或許靈魂將因此永遠失去得救的機會,因為時間不再。
何時才是傳福音的最佳時刻呢?主教導門徒,最佳時刻不在未來,而是在當下,主對門徒說:「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意思就是要門徒們清楚地知道當下就是傳福音的最佳時刻,即刻就應該開始行動,主耶穌為了要幫助門徒們看見當下就是傳福音的最佳時刻,首先,主耶穌命令門徒們舉目向田觀看,就是要門徒們將視線,調整到和祂的視線一致,如此一來,才能看見祂所看見的光景,就是世人的靈魂正迫切地等待著有人去向他們傳福音,若錯過時間和機會,或許這些靈魂就永遠不再有機會聽見福音,因為他們就像己經熟透的莊稼,再不收割就永遠沒機會被收進倉庫,只能任其散落在地,結局就是發霉和腐爛。正因為時間逐漸在消逝中,主耶穌不要門徒因為擔心世人是否預備好要領受福音,而裹足不前,固然有的人至終都還未預備好,那是因為他們拒絕接受讓他們可以靠著得救的福音。再者,主耶穌要門徒們使用現有的裝備馬上去收割,顯明他們當下所擁有的裝備已經足夠。

第二點:全力以赴
段落經文:
36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榖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經文詮釋:
傳福音的行動,是蒙恩得救的基督徒,藉以報答救主耶穌捨命大愛的最佳行動之一,再者,它也是基督徒落實使萬民都作主門徒的具體表現。因此,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責無旁貸地參與在其中,在各自的岡位上為傳福音的行動貢獻心力,但整體呈現出來的效果與行動力如何,則視其中的每一份子是否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將激發工人願付代價傳福音領人歸主的心志,特別是在困難和挫折以及長期低成就的福音禾場中,這種願付代價的心志尤為重要,因為工人願付代價的心志有多大,工人能夠為主所用的空間,以及能夠完成的工作和所得的獎賞就會有多大。傳福音就是要傳揚救主耶穌為拯救被罪惡捆綁,既無力自救也無能力救人的全人類,在人類歷史上完成的事實,因著愛,祂以自己無罪的生命為代價,在十字架上承擔了全人類犯罪的罪果,以及世人對上帝的虧欠,代替罪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的代價贖回世人,讓所有真心信靠,並接受祂所完成的救贖恩典的世人們,得以脫離罪惡以及陰間硫磺火湖的刑罰,進入永生上帝的天堂。至於耶穌所完成的救贖恩典則是充足地足以供應歷史上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有的人類,因為祂不僅是完全的人祂同時也是完全的神,所以祂代替罪人在十字架上的死就擁有了無限的價值,可以傾注給所有的人類。因著主耶穌願付代價,世人上天堂的入場費才得以被付清,然而尚有許多的世人有待我們願付代價好叫他們能夠完整且正確的領受或聽見主耶穌為他們完成的救贖恩典。而這些需要付上的代價可能是,禱告、時間、精神、金錢、但也可能是生命,特別是極度排斥基督教信仰的回教國家或共產政府地區。然而,我們為著傳福音搶救靈魂所付上的代價,都將轉化作我們見主面時得獎賞和得榮耀的憑據。
全力以赴的傳福音態度,將會驅使傳福音的工人以傳福音成功為目標導向,在此目標導向之下,他會是一個有智慧的撒種者,他是存著為求成功也就是能夠有好收成的心態去投入傳福音的行動,而不單單只是透過各種關懷社會的行動來表達基督徒的福音關懷而已,換言之,他會藉著各種傳福音的機會和關懷的行動將人們帶到主前並且呼召他們與主建立起個人化的關係。因此,源自傳福音工人內心為求成功的期盼所激發出來強大動力,將會鼓舞著傳福音,盡各種可能的努力將他所擁有的知識以及他對信仰的體驗,向領受福音的朋友分享。面對傳福音者對信仰的堅信與熱情,往往會讓領受福音的朋友們更願意敞開自己來領受福音。而一個全力以赴為求成功的傳福音工人,會在最適當的情境之下向傳福音的對象發出呼召,邀請對方把握機會成為基督徒。為求成功,傳福音的工人需要時時預備好自己,因為一個在各方面預備好自己的人,總是比較能夠帶給他人良好的印象。他也會主動留意主所安排的各種個人談道以及傳福音的機會,並且在傳福音的整個過程中時時地依靠聖靈的大能,在聖靈的幫助之下,以親切誠懇的態度使用三福或四律等佈道法,將福音的內容和要求傳講的清楚,好叫領受福音的朋友明瞭,以便在呼召的時候作出正確的回應。

第三點:完成任務
段落經文:
37~38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
經文詮釋:
傳福音是基督徒的任務,完成任務則是全體基督徒的責任,以及主耶穌的期待,雖然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從主領受不同的工作內容,也都分別在不同的階段投入,若以莊稼的成長來比喻一個人從聽見福音到決志信主的過程,傳福音的就好比是撒種,呼召則好比是收割,或許角色不同,但是所擺上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要一同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當務之急就是要互相分工,不論是擔任撒種者或者是收割者它們都同樣重要,都是完成任務不可或缺的部份,擔任傳福音的,不論得時或不得時,總要把握任何時間,地點,將福音完整地傳揚出去,雖然世人對福音的反應不一,有的人會欣然接受福音,有的人則是選擇排斥或拒絕福音,其中有的人則是需要有更多的時間以及在多次接觸福音之後,才會逐漸對福音開放他自己,因此,過程中每一次的關懷雖然無法使其立即決志歸入主耶穌的名下,但每一次的關懷行動以及傳福音者熱愛靈魂的心志以及生活的見證,卻是協助對方與主耶穌更靠近的動力。儘管如此,傳福音的工作仍要契而不捨地持續進行,或許它是在學校、公司、醫院,監獄,社區,公園,車站,等等場所,同時,每一次傳福音的機會,也是收割呼召的好機會,讓那些已經成熟的果子也就是願意決志歸入主名下的靈魂們得以早日回到天父上帝的大家庭中。
完成任務,讓所有參與任務的工人們,不論是擔任撒種或收割的以及在任務當中參與多少,都同享喜悅,這份喜悅是因著罪人們願意領受,工人們所傳揚的福音悔改信主而有的,因著信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贖,,罪人們所欠的罪債以及對上帝的虧欠,耶穌都付清也都完全概括承受,並且祂是以祂自己的生命來代償,讓所有真心信靠祂,也就是願意接受祂代償的罪人們的靈魂得以脫離地獄永火的酷刑,並且進入天父上帝的家裡,享受救恩的歡樂。完成任務所帶給工人們的喜樂是無以言喻的滿足,雖然這份喜樂是經過工人們的汗水和淚水澆灌,以及長期的祈禱,栽培,付出和等待而編織成的。同時,這份喜悅見證了,上帝願意使用每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勝過使用大能的天使。不論是擔任撒種的或是收割者,都按著祂的計劃來成就祂搶救靈魂的旨意,完成傳福音的任務,同時這份喜悅也是極其榮耀與神聖的,因為這份喜悅不單單只是工人分享而已,就連天父和侍立在祂面前的天使也要一同歡喜快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