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題目: 耶穌的愛
經文:約翰福音21章15~19
前言:
1956年一月九日,五位前往厄瓜多爾叢林宣教的年輕人,被天性殘暴的土人殺害。這五位年輕人都是有美好前途的美國人,他們為了不讓福音工作延遲、受阻,決定不通知當地政府,免得政府派軍隊保護。
他們喪生的消息傳回家鄉,美國的報章以頭條新聞評論到﹕「究竟是什麼夢想,使他們放下高等教育學位、舒適的生活享受﹖是什麼愛心,使他們面對死亡毫無畏懼﹖」
答案可以從五位寡婦的祈禱文找到﹕「他們是回應神的呼召,是神的愛激勵他們為奧加人而死﹗」幾個月之後,五個太太也前往危險重重的森林,重叩奧加人福音之門。
十九年後(1971),柏林國際宣教會議上,兩位西裝打扮的青年在大會上做見證,他們正是當年用有毒的長矛殺害五位青年的土人,如今是奧加人教會的長老。五個寡婦以愛征服了土著,比布希總統用坦克、大砲輾平伊拉克更有效。
帶來赦免 帶來托負 帶來榮耀
本文:
第一點: 帶來赦免
段落經文:
15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經文詮釋:
主耶穌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真實的光景,祂知道我們的軟弱和限制,勝過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祂創造的,詩篇說,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祂知道我們的軟弱,因此,他非但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反倒是耶穌的愛驅使著祂成為全人類的代罪羔羊,為所有的人類預備赦罪之恩,並為那些願意真誠向祂認罪悔罪的罪人帶來赦免。
耶穌的愛帶來罪的赦免,其赦免的範圍包含人類所有的罪、軟弱以及失敗,就連彼得和猶大不認主和出賣主的罪都被包含在其中,當主耶穌被賣那一夜,主耶對門徒們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彼得出於愛主的心,他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此時的彼得並沒有真正認識到他自己,雖然眾門徒也都是這樣表達對耶穌的忠心。」但是當主耶穌在大祭司的府上漏夜被審訊的同時,門徒之中,除了彼得之外,無一人跟隨並出現在大祭司的院子?,彼得雖然有勇氣遠遠地跟隨主到這個危機四伏的院子裡,但是彼得卻沒能在面對他人的詢問時勇敢地承認耶穌是他的主,這是彼得的軟弱,直到雞叫之後,彼得想起主耶穌在被賣之前對他所說的話,彼得知道他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他帶著極大的愧疚離開大祭司的院子出去痛哭,至此彼得才更清楚地認識到他自己是何等的軟弱,自大與善變,他活在極大的懊悔和痛苦之中,但是他與猶大最大的差別乃在於,他並沒有因此對主絕望,他雖然跌倒了,也跌的很重,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離開了主,他相信主耶穌對世人的愛能夠赦免他,因為主有豐盛的慈愛和恩典,耶穌的愛帶來赦免,而赦免的前提就是,神願意為罪人提供赦罪的恩典,如果神沒有提供赦罪的恩典,就算罪人有想要悔改的心志,也無從得著赦罪的恩典。再者,就是罪人必須明確詳實地向神承認所犯的罪行,約翰一書告訴我們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所犯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雖然聖經沒告訴我們彼得何時向主認罪悔改,但是當主耶穌復活之後,並沒有為此責備彼得,反倒是特別的眷顧,關心和堅固彼得看來,顯然彼得在先前已經向主承認他三次不認主的罪了,極有可能是在他帶著愧疚離開大祭司院子之後,主耶穌這次在提比里亞海向門徒顯現,除了協助陷入困境中的門徒之外,祂還特別地公開與彼得交談,其中可能的用意就是要幫助以及堅固彼得,讓彼得知道他已經得蒙主耶穌的赦免,並藉著三次公開承認他對主耶穌的愛與忠誠,清除先前因為三次不認主所引起的失敗而來的障礙,從公開否認主的失敗中再度站起來。
耶穌的愛能夠赦免我們過往的軟弱、失敗以及罪惡,而這一切都是在我們要跟隨主和服事主之前,一定要先對付的,藉著主耶穌的愛得以被潔淨,之後,我們的服事才能得蒙神的悅納。
例證引用:
有一個被判服刑的人就要出獄了,他和家人已經許久沒有聯繫,他實在害怕家人不接納他。心想,如果家人不歡迎他,他就要立即離開,從此把家鄉忘卻,永遠不再回去。
於是他寫了封信,信中他向家人要求一個信號:要是他們歡迎他回家,就請在山坡上的那棵橡樹上懸掛著一條彩帶,讓他從車上遠遠就能看到。
他在火車緊張的眺望那個轉彎處的出現,從那兒便可看到故鄉的山坡及山坡上的橡樹。就在火車轉彎的一剎那,橡樹進入他的眼廉。
樹上掛著成千的彩帶,在燦爛的陽光下飛舞,發出寬恕與歡迎的信息迎著他。
各位弟兄姊妹們,主耶穌的愛,能夠赦免我們所犯的罪和失敗,不論我們的失敗有多嚴重或我們的羞恥有多深,耶穌能夠赦免我們、更新我們、醫治我們,並使用我們去服事祂。
第二點:帶來期許
段落經文:
16?17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17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麼,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經文詮釋:
耶穌的愛對於領受的罪人而言,它是一份免費的恩典,但是它卻不是廉價的恩典,它是極貴重的,它的價值就是耶穌寶貴的生命的價值,因為它是由耶穌流血捨命而有的,但它同時也帶來了一份期許,這份期許就是所有領受耶穌的愛的罪人能夠從今以後,不再繼續活在失敗的自怨自哀中,乃是以報答主愛的心單單為為他流血捨命的耶穌而活,過一個積極且豐盛的人生。再者,這份期許就是要領受主愛的信徒,委身在蒙救恩的群體中,就是教會,在當中盡己之力服務。
耶穌的愛帶來期許,然而完成期許的關鍵就在於信徒,能否從蒙恩得救的那一刻開始,一生忠心為主而活?為主而活同時也是信徒,一生中最有智慧,價值和意義的一件事,也是報答主恩的最佳方式。主耶穌一連三次地對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而且是在門徒們都吃完了祂所預備的早飯之後,且當著眾人的面單單只對彼得說,其中透露出主耶穌對彼得的愛,祂不願意看見彼得活在失敗自責和沮喪的框框中,祂要幫助彼得走出生命的低谷和服事的低潮,主耶穌採用的方法,不是一番訓斥,祂乃是要彼得愛祂,祂只是要彼得回到愛祂的那一點上面,不看環境,不看風浪,單單注目在祂身上,愛祂勝過一切,為愛祂而活,彼得就能突破目前的瓶頸與失敗並得著醫治。所以主耶穌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原文的意思是你真的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其中所指的這些可能是指捕漁用的漁船、漁網、捕獲的漁、以及早飯,但若以上下文來看,「這些」極有可能它是指的彼得愛主的心是否勝過在場其餘門徒愛主的心,若是這樣,那就是主耶穌要彼得真實的面對他對主耶穌的愛,以及彼得應該如何地回應主耶穌流血捨命的大愛,若他真實的愛主,而他愛主的程度也勝過在場其餘的門徒,那他就應該要按照主耶穌基期待的方式來愛主耶穌,也就是為主而活,而不再是繼續活在失敗之中,過去 彼得曾誇口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現在他謙卑地在主的面前,單單以主對他的認識為他回應主的答案,未來他更應該以實際的行動來體現他是為主而活。
耶穌的愛帶來期許,這份期許除了要信徒一生為主而活之外,還要求信徒委身在教會裡面,在教會生活中盡上當盡的責任,忠心使用聖靈所賜的恩賜來服事主,也彼此服事和建造,好叫教會也就是耶穌基督的身體得以在各方面增長,委身教會是主耶穌對每一位領受救恩的期許。誠如主耶穌對彼得的期許,主耶穌三次查問彼得愛主的心,之後都會附帶地要求彼得要牧養主的羊群,這其中顯然意味著,主耶穌要彼得也愛祂所愛,也就是祂用生命買贖回來的教會,藉著牧養主的羊群表明彼得對主的愛,主耶穌將牧養羊群的責任,托負給彼得,祂要彼得接續祂自己來牧養祂的羊群,當彼得領受主的命令,且忠心的以主的話語牧養主的羊群時,主的教會就要得著正確的教導,進而成長茁莊。
思想概念:
主耶穌期許每一個蒙祂救贖的人,從蒙恩得救的那一刻,不再為自己而活,因為他不再是屬他自己的人,而是屬於主耶穌的,一個屬主的人應當要一生為主而活,並且委身在教會生活,忠心使用從聖靈而來的恩賜,建造教會。
有一個人冒著生命的危險,跳下波濤洶湧的海中去救一個即將溺斃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甦醒後,對救他的人說:「謝謝你冒險救我一命!」這人告訴小男孩說:「別客氣,小弟弟,只要你以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頁獻的人,就值得我一救了。」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的生活如何回應主的期待?我們的信仰有否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呢?我們的對主的奉獻以及教會的委身度如何?在教會中我們是服事者,還是被服侍者,而我們在教會的服事水平以及心態,是否是儘我們的全力,以及謙卑順服傳道人以及主要負責同工的領導。
第三點:帶來榮耀
段落經文:
18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去的地方。19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罷。
經文詮釋:
耶穌的愛吸引著歷世歷代以來無數的信徒,跟隨著耶穌,他們用實際的行動,效法愛主的馬利亞對主的愛,甘願為主打破玉瓶,枉費香膏,也就是他們為主所擺上的生命、青春、學識、才能,來為主所用,並表明他們對主捨命大愛的回應,因著他們寧可為著所信的基督而經歷苦難,和忠心至死的心志,他們不僅榮耀了主的名,同時也為他們在永世裡帶來了榮耀。
耶穌的愛帶來榮耀,但這份榮耀的大小,卻與信徒為著跟隨耶穌所經歷的十字架苦難,以及為主服事的整體品質成正比,所謂十字架的苦難,就是信徒為持守信仰所遭受的一切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迫害。但是,十字架卻是信徒通往榮耀的必經之路,沒有十字架的苦難就沒有榮耀的冠冕,對彼得而言,當他重新被主挽回並接受牧養主羊的托負與責任開始,就意謂著他將無法避免地將繼續地經歷苦難,而他所經歷的苦難主要是來自敵對基督的猶太教人士,因為他奉派作猶太人的使徒,在未信主的猶太人中間作傳福音的工作,苦難其次是來自對基督信仰充滿誤解的羅馬帝國政府,大環境如此惡劣且不利基督信仰的傳播,但是彼得不計個人安危和利益得失,只求主的名被傳揚,在聖靈充滿之後,他勇敢地起來在尚未信主的猶太眾人面前為主作見證,宣揚真道,讓在場的眾人因聽見真道而扎心,其中的三千人因而悔改,進一步,奉耶穌的名受洗,並加入教會過教會生活。因著彼得願意付任何的代價,忠心至死為傳揚主名以及牧養主羊的緣故而經歷苦難,他榮耀了主的名,也為他自己在永恆的國度裡得了榮耀。
耶穌的愛帶來榮耀,這份榮耀將因著忠心至死的信徒而更加彰顯,彼得忠心的牧養主的羊群,直到主後六十年代,於羅馬城大火之後,死於羅馬尼祿皇帝的手裡,被倒釘在十字架上死去,雖然在被釘十字架前,他個人的意志上經歷了一種無可奈何,因為他要被帶到他不願意去的地方,但是他卻選擇了忠心至死,為主殉道,也以此表明他對主的感謝,和跟隨主到底的決心。因著彼得忠心至死,激勵了更多初代的信徒,愛主的心志以及為主殉道的精神,以他們的鮮血澆灌了,被羅馬帝國迫害的基督教會,讓教會更加成長茁壯,讓主的聖名得著更大的榮耀。忠心至死應該是每一位信徒的本份以及對自我的期許,然而它卻是藉著每一天的堅持對主忠心而串聯成的,在過程中每一天向自己的自我意志而死,並按著主的旨意而活,忠於主的教導和命令,勝過一切,凡事以主的名得榮耀為依歸,直到見主面的那一刻。
自教會成立以來,無數的聖徒為了效忠基督,寧顠殉道。他們寧願死,也不願偷生來背叛基督。
坡旅甲是初代教會的一位教父,由於信仰基督被捕。羅馬官員勸他放棄追隨基督,遭到他嚴詞拒絕。坡旅甲說:「在我服事他這八十年來,主從未虧待過我,我何能羞辱這位曾拯救過我的萬王之王呢?」官員威脅把他投入猛獸當中,他也不為所動。後來當局改口把他綁在柱上活活燒死,也不能迫使他就範。他說:「你威脅拿火來燒我,我所受的只是短暫的痛苦;你可別忘了,凡不敬畏上帝的人,必難逃永恆之火的刑罰。」
坡旅甲所說最後的話是:「愛子耶穌基督的父啊,我讚美你保守我在今天這一個時刻,能分享基督的杯,列入殉道者名單之中。」
各位弟兄姊妹,落入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你我將會有甚麼樣的抉擇呢?我們的信心究竟有多強呢?我們是否肯為主捐軀呢?我們是否願意藉著我們的生命來榮耀主的名為他的名而死呢?還是我們寧可苟延殘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