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1, 2007

神愛世人

題目:神愛世人
經節:約翰福音三章16節
有一個韓國男孩,剛出生就被一對美國夫婦所收養,起初這個小男孩,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因為他的養父母,非常的疼愛他,將他當作親生的孩子在照顧,直到,這個孩子發現他的臉孔,以及他的膚色,和頭?的顏色,和他的養父母是完全的不同,他才鼓起勇氣向他的養父母詢問有關他的身世,原來,他的養父母是一對傳福音的宣教師,當年韓戰爆發的時候,為了要躲避北韓的迫害,冰天雪地,天寒地凍,來到一座橋,被宣教師的太太聽到橋下有嬰孩的嚎哭聲,於是她要求她的先生停車,並陪她下車去察看,一到橋下,他們夫婦看到一幅最偉大的畫面,一位剛生產不久但已經斷氣的母親,用她僅有的衣服,來包裹,她那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而這個孩子就是這個故事的男孩子。等他再度回到當年的地方,他跪在地上大聲哭著說:「媽媽你當年可以選擇去逃命,但你卻選擇犧牲自己的性命只為了要救我」。這就是母愛,甘願為了救孩子而來犧牲自己,創造我們人類的主耶穌,也因著愛,甘願為了要拯救世人脫離罪惡和地獄的苦刑,祂甘願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來受苦受難,因著祂的犧牲,祂為我們所有的人類,打通了一條進入天堂的路,今天我們在母親節的前夕,聚集在一起,不僅感謝母親對我們的愛,和養育之恩,也更要一起思想,神對世人的愛。

聖經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段經文深刻表?出神對世人的愛,不論你是事業有成的大老闆,或者是工廠的小職員,也不論你是男性或女性,白皮膚或黃皮膚,更不在乎你是別人眼中的好人或者壞人,聖經很清楚的對我們說「神愛世人」,因為神的愛是不講條件,每一個人都有資格來得到上帝的愛,所以我們要恭禧,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是被上帝愛的人。只要你真心願意接受,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恩,你就能得到永永遠遠的生命。
「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透過主耶穌的這項宣告,導引出人類自古以來所期盼的答案,就是人類到底要如何才能得到永永遠遠的生命。而這個「永永遠遠的生命」也正是秦始皇一直想要得到的長生不老。而這個千古難題的解答,不在日本,也不在月亮,乃在賜人生命氣息的上帝那裡。令人驚呀的是,上帝為了提供這個答案,所付出的代價是如此的高,如果愛的深度是藉著祂所呈現的禮物來衡量的話,那麼神的愛就是無可比擬的,因為祂的愛的禮物,竟然是祂的摯愛,就是祂的惟一,在永恆中所愛的兒子,祂的愛已經來到極點。大衛.摩斯(David Morse)在印度宣教的時候,與一位老人家藍寶先生(Rambhau)成為好朋友,但無論如何向他傳福音,他總不接受神的「救恩」。因老人家篤信回教,認為人要得救,需靠自己修道行善、積存功德;而他最終的心願,乃是能往德里(Delhi)朝聖。有一天,他準備好遠行去德里。臨走前,來與宣教師道別,送摩斯宣教師一貴重的紀念品,乃是一顆非常奇美的珍珠。宣教師不敢接受,他這才憶述他所愛的兒子為取這顆珍珠而死的悲哀故事。宣教師就抓住這最後的機會,為了將救恩向他解釋,故意表示要以高價向他買這顆珍珠,不然他就過意不去,怎能白白接受寶珠?老人家終於生氣地告訴他:「你若以為能用錢來購得這顆珍珠,簡直就是藐視這珍珠的價值,要知道這顆珍珠是用我兒子的生命所換來,乃是無價之寶呀!而且你也不明白我的一片愛心。」宣教師至此才給他說明救恩的意義,也是與此相同啊!人若想靠己力獲得救恩,即證明他根本就不認識基督救贖的價值有多高,也不明白神的大愛。今天我們只有用謙卑感恩的心來接受神的救恩,才能蒙神悅納。


三章17節,聖經說:「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我們可以知道,因著世人的道德生活低落,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世上的學問,道德與宗教家,都無法讓人可靠著得救,宗教祇能教我們,卻不能救我們脫離罪惡,人因著罪惡慾望的引誘,所犯下的罪,不僅自己無法償還罪債,更讓人與賜人生命的神遠離了,以致人失去生命的意義,我們的生活就像耗盡的電池一般無力,死氣沈沈,因為罪惡將我們與賜我們生命的源頭隔絕了。所以,神才需要主動提供救恩,給祂所愛也是祂所創造的人類,好為世人償還,世人所還不起的罪債,換一句話來說也就是我們所有的罪債,都算在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身上。只要我們願意,向神承認所犯的罪,求神饒免,祂就要按著聖經所說的赦免我們,並且將我們所認過的罪,踩在腳下,丟在背後,投在深海,永遠不在提起。有位青年學會了他父親的簽名式,冒支一筆鉅款潛逃,拿去吃喝嫖賭,沒有多久就花得一乾二淨,到了山窮水盡之地步,不敢回家,後來不得已,才寫一封信向父親求饒,信中說某日他要乘火車回家,如果父親肯饒恕他,則請在門外樹上掛一條白布,當火車經過家門時,他一見白布就知道已蒙父親饒恕,否則只好投海自殺。後來果然乘火車回鄉,當火車離家門不遠時,他心中躊躇不安,態度失常,坐在旁邊的旅客恰好是一位牧師,問出原因就安慰他說:“你父親一定肯饒恕你的”,但他總難以相信,及至車經家門,只見滿樹都掛著白布條。他回家高興地見到父親,父親說:“孩子阿!我怕火車開得太快,一個白布條使你看不到,所以我把全樹掛滿。”今日天父也切望赦免回頭的浪子。
三章18至21節:「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 神獨生子的名。」聖經告訴我們世人對上帝的兩種回應和生命態度與結局,所有信主耶穌也就是願意接受主耶穌的人,因為主耶穌內住在他裡面,他就成為新造的人,與神有全新的個人關係,擁有全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知道凡事有主耶穌的看顧和保守,只求榮耀神的名並且利益人,漸漸的改變以致成為主所喜悅的樣式,更重要的是他所犯的罪和詛咒,包括信主前以及信後,都已經被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承擔了,因此所有接受主耶穌救恩的人,將會在末世的審判,在上帝的法庭被上帝宣判為義,也就是無罪的意思。但那些所有拒絕主耶穌救恩,並且貪戀罪中之樂的人,則繼續擁抱黑暗來度日,他們之所以痛恨光,乃是因為光暴露了他們的惡行,因為無力掙脫罪惡的轄制不但不行公平正義,最後的結局就是接受上帝的審判,承擔自己所犯下的罪刑。
在北美洲有一地方被稱為「大分水嶺」(Great Divide),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洛磯山脈上的班甫(Banff),是加拿大的國家公園,也是國際划雪競賽的場地,位高海拔三六二八公尺。為什麼被稱為「大分水嶺」呢?因為那裡是河流的發源地,所流下來的水,有些向西流,有些向東流。那往西流的水,?集成哥倫比亞河(River Columbia)注入太平洋;那往東流的水,?集成密蘇里河及密西西比河(River Missouri & Mississippi)而流入墨西哥灣。在發源地的水,分別並不大,只是一往西、一往東而已;但以後分別越來越大,最後進入完全不同的地方。你看,一個得救的人,與一個滅亡的人,最後的結局相差是非常不同的。在今世雖然看不出有什麼分別,但在那永恆的境界裡是截然不同。不要忘記:永生是永遠,滅亡也是永遠。
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上責任,由其是關係到你要在那裡過你的永生,應當趁你今天還活著好好準備,接受這位愛你的主耶穌成為你的救主,按照祂在聖經的教導過你的生活,為這個國家社會貢獻你的長處,如此一來不僅榮耀了我們的母親,也榮耀了主耶穌的聖名,等你完成在世上的工作,祂要來帶你進入永恆的家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