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多結果子的基督徒
經文:約翰福音十五章1~8節
本文:
第一點:父神恩典
段落經文:
1~3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
基督徒是一個榮耀的稱呼,許多人自稱是基督徒,或許他對基督教有好感,或許他是出生於基督教國家或家庭,或許他曾經參加過教會的聚會,或許他剛受洗,或許他已經參與教會生活有多年的經歷,雖然各人都有各自有不同的認定標準,但是父神卻以我們各人生命所結的果子來判定誰才是真基督徒,因為一個真實的基督徒,一定會將他所信以及信仰對他的要求,在生活中各方面努力達成以與俱體實現出來,換言之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真正相信的有多少,他活出來的就會有多少,而他在信仰與生活結合之後所活出來的就是他所結出來的果子,這些果子將為父神帶來歡喜和榮耀,因此父神盼望每一個屬祂的兒女們都能結出果子來,但事實卻不竟然,對於那些只願享受恩典卻不結果子的基督徒祂將給予嚴格管教,但對那些願意結果子的基督徒祂也必然給予豐盛獎賞。
父神的恩典是以公義為根基,在基督徒結果子這一件事情上面,祂也必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因著父神公義的屬性,祂一定會嚴格管教凡祂所收納的兒女,為的就是要讓祂的兒女們得著真正的益處。對那些只願享受恩典包含救恩,卻不願按照神在聖經中對基督徒要求的標準,在生活中去實踐出來的基督徒來說,祂的管教是嚴厲的,針對這類型的基督徒,主耶穌提出了危險的警告,主說:「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意味著他們將要因著自己「不結果子」這項悖逆和不順服父神旨意的罪,被父神審判,結果就是與生命和救恩的源頭耶穌永遠隔離。這些人被審判不是因為他們結的果子少或者是果子的品質差,而是因為他們應該要能結出果子的,但是他們卻選擇不結果子,也就是不願活出基督徒應有的標準。或許他們是以福音為恥,因為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和社群的壓力,或許他們不願讓人知道他基督徒的身份,因為別人會以基督徒應有的標準來檢視他的言行舉止,或許他仍然貪愛罪中之樂和犯罪帶給他的利益。,但是他又希望死後能夠上天堂,再者或許是他們不願付百分之百的代價去履行基督徒的義務,例如讀經,禱告,聚會,服侍,奉獻,,,等等。但不論動機和原因為何,父神都必然會給予嚴格管教,因為祂是公義且不容被人輕漫的神,而祂的審判也必然會是最公正的。
父神的恩典,對於那些願意忠心履行聖經對基督徒要求與責任,在各方面結果子的基督徒而言,它是豐盛的,主說:「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豐盛恩典,是神對忠心使用祂所賜恩賜的使用者們的獎賞,父神的原則是,凡忠心使用的有的還要加給他,凡不忠心使用的連他僅有的也要奪回。而豐盛恩典的目的是為了要讓所有願意活出主的誡命與要求在各方面為主結果子的基督徒能夠結更多的果子,但是豐盛恩典卻是藉著枝子被修理乾淨的途徑而臨到,因為身為枝子的基督徒,總有些老我的纏累和軟弱或者是私慾和偏見以及不良的習慣,以致我們無法全力以赴地為主結果子,這些就成為我們結果子的攔阻,需要被對付被修理乾淨,當這些都被修理乾淨時我們的生命才能全力以赴地為主多結果子,但是無可否認的是被父神修理的過程是痛苦的,是極為不舒服的,這是生命管教的功課,再者,父神使用的工具就是主耶穌要藉著祂的道也就是祂的話語,因為主的道大有能力,是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利,並且主的道是聖潔的可以潔淨我們。
第二點:常在主裡
段落經文:
4~6你們要常在我?面,我也常在你們?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面的,我也常在他?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人若不常在我?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燒了。
經文詮釋:
成為多結果子的基督徒之先,首先要認清一件事實,這件事實就是身為枝子的我們本身並沒有結果子所需的資源,而這項資源是來自葡萄樹也就是主耶穌的供應,我們一定要先擁有這項資源才能夠在生活中結出主要我們結出的果子,既然,我們結果子的資源乃是來自葡萄樹也就是主耶穌的供應,那身為枝子的我們與主之間的關係與聯結就顯的非常重要,這種關係的穩定度將決定著我們所結的果子的數量與品質,因此我們要繼續不斷地常在主裡,與主保持親密關係,主也必會在我們所行且討祂喜悅的範圍內叫我們凡事興盛。
基督徒常在主裡的結果,就是與主之間的親密關係,這份親密關係與基督徒結果子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因為它是基督徒結果子的密訣,主說:「常在我?面的,我也常在他?面,這人就多結果子。」換言之,不是我們的活動,工作和服侍使我們多結果子,而是我們常在主裡而有的那份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結果子,這份親密關係是以主的話語和命令為基礎,當我們在生活中願意遵行祂的命令,去拒惡行善活出祂所喜悅的聖潔生活時,這份親密的關係就會與日俱增,再者,這份親密的關係,會因著我們對主的渴慕和熱切而增加,每當我們的生命更多地向祂敞開,邀請祂更多的掌管我們的生命時,這份親密關係就會更形增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