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1, 2007

搶救靈魂

證道題目: 搶救靈魂
經文:馬太福音九章35至38節
前言: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登陸諾曼地 (俗稱D日)當天,聯軍發動史上最大規模的入侵行動,企圖拯救歐洲千百萬名受戰火塗炭的老百姓,這時卻有一小組特種部隊深入敵境,只為了拯救一個人:雷恩大兵。當這些士兵陷入敵區,雖然面對各種危險狀況,但他們均能夠本著軍人服從命令的基本信念,勇往直前,為完成任務而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身為得救的基督徒,當我們面對世人仍未得救的靈魂時,我們豈不更應該為他們作些什麼,好叫他們的靈魂可以早日獲救呢?今天我們就要透過所讀的這段經文分三方面來投入搶救靈魂的行列
1、看見需要 2、接受裝備 3、回應呼召
本文:
第一點: 看見需要
段落經文:
35~36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經文詮釋:
我們人有不同層次的需要,這些需要都有待我們用正確且週遭群體能夠認同或接納的方式去滿足它,不論是身體、心理或靈魂的需要,都需要被滿足,只是世人往往忽略了靈魂的存在和需要,但身體、心理與靈魂的需要在主耶穌的眼中都一樣重要,因著主耶穌的憐憫,祂看見人們的需要,祂走遍了迦百農附近的地區,祂不斷的工作,就是教導、講道和治病,為的就是要滿足人們身體、靈魂的真正需要,對於人們的需要,主耶穌應許天父必會看顧和供應,天父知道那些需要是人們身體和靈魂的真正需要,而那些又是出於人們的想要,往往人們就是為這些超過真正的需要的想要所苦所困擾和憂慮,因為不是每一項慾求都能夠如願以償,其實人們對物質的真正需要並不多,而且它與個人的財富或能力無關,一個人再有錢,他在食衣住行方面,仍然只能吃一點點,穿一套衣服,睡一張床,坐一台車,這就是人身為受造物的有限性。再者,除了身體的需要外,同樣重要且不可忽略的需要是人們靈魂的需要,雖然它無法用肉眼透視,但是它會表現在一個人的信仰需求上面,這驅使人尋找一個可敬拜的對像,也許這個被敬拜的對象是他自己,歷史上的偉人、家庭、成績、朋友、愛情、工作、事業、國家、或是其它的受造物,以及宗教信仰等等。然而除非他找到了造物主上帝,否則這些受造物或者是由人想像出來的宗教都不能填滿人們內心的空虛,也不能帶給人們真正的平安和自由,有的只是更多的禁忌和懼怕,以及誡律,雖然它們巧妙地透過行善和積功德,這種原本就是為人應盡的本份,來打造登天的護照,可是卻讓跟隨它的信眾們,落入不確定的狀態中,因為沒有人知道檢驗和考核的標準是什麼。
其實,靈魂真正的需要就是與創造靈魂且賜人靈魂的上帝建立正確的關係,愛祂敬拜祂,在與祂美好的團契中領受祂的恩典,這份正確的神人關係,也是上帝對世人的期待和設計,可是原本美好的神人關係卻被我們人類的始祖,以及我們所犯的罪給糟蹋掉了。關於罪,我們若從聖經的教導可以歸納出以下的定義:一、罪是違背神的律法:神將律法賜給摩西,希望提高人對祂的準則的認識,和違犯那些準則的嚴重性。神說:「你不可作假見證。」這就是說,說謊是逾越和違反神的律法。二、罪是不遵守神的準則:希臘文「罪」的意思是:「不中的」、「偏離公義的道路」。它是說,所有人都不能達到神準則所劃下的標誌,而且還繼續不斷地離開那個準則。這包括了過犯的罪行與忽略的罪行;不能行正確的事也是罪。三、罪是人內在的一個律:罪不單是一種行為,罪也是住在人?面的一個律。保羅提過,他的罪的掙扎;所有人都有罪性。希伯來書三章13提到,「有人被罪迷惑,心?剛硬了」,耶穌也指出,罪是一個「情況,或一種性格特質」。四、罪是違抗神:罪的另一個意思是「違背律法,表示違反律法的行動」。五、罪是向神及人所作錯誤的行為:羅馬書一章18提到「不虔不義的人」。不虔代表不能順服神,及不能遵守祂所定的命令;不義是指人對他的夥伴不公正。
因著我們個人所犯的罪讓我們與聖潔的上帝隔絕,且兩者呈現敵對的狀態,自古亞當夏娃以降,人們最根本的罪就是驕傲,因著我們的驕傲和對上帝的悖逆,我們選擇偏行己路,無力也無意願順服遵行上帝賜福的真道,反倒是喜愛過任意而為隨心所慾沒有上帝沒有永恆價值的生活,在罪惡的世界中享受罪中之樂,縱然有短暫的快樂,仍不能掩飾靈魂的空虛,在罪惡的捆綁之中,行出惹神怒氣的惡事,這些惡事,誠如使徒保羅所說:「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加五19~21)這些罪都是人悖逆上帝的結果與表現。罪人縱然偶有行善的意念,卻往往也因此更感到無奈和失敗,因為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們所願意的我們倒不去作,我們所不願意的我們倒去作,這就是罪人真實的光景,罪人需要上帝的赦免和救贖。

罪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認識到他是一無所是的罪人,需要與他所得罪的造物主上帝和好,向上帝承認所犯的罪,並且誠心祈求上帝的赦免,以及依靠主耶穌死裡復活的大能,在聖靈的幫助之下,勝過罪惡的糾纏,過一個積極有意義的豐盛人生。

一九七一年,阿波羅號太空人--虔誠敬畏主的歐文成功的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往返,十年後,他卻在地上受困。一九八一年九月,他跟妻子一同到巴哈馬度假。一天早上,歐文駕一條小汽船打算前往附近的一個小島。不知何故,小汽船卻不聽使喚,連馬達也啟動不了。他用手划了一會兒,始終不見任何進展。正在嘗試各種努力的時候,小汽船竟被強勁的海潮沖走了,漂往汪洋大海中。所幸有艘遊艇從附近經過,才把歐文救了起來。這一則故事就像現代人的處境一樣。人有傑出的科技成就,能夠遨遊太空,然而面對道德的逆流、邪惡的勢力卻拿不出一點辦法,罪惡的形式誠如保羅在羅馬書一章18~32所列舉的同性戀、貪婪、惡毒、嫉妒、兇殺、爭競、詭詐、狂傲、違背父母。感謝主,祂知道我們的需要,祂帶給我們盼望。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進入人類的歷史,住在我們中間,為我們的罪死,又從死裡復活,摧毀罪惡及死亡的權勢。世人懂得怎樣登陸月球,但惟有認識耶穌才能滿足世人的真正需要,在世上擁有不再犯罪的自由,過有意義的人生,同時又能得到永生的把握。

各位弟兄姊妹,在世人的身上我們看見了什麼?也許我們看見他們的功成名就,五子登科,住豪宅,開名車,似乎是一無所缺,可是主耶穌卻說世人流離失所,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以致每天被罪惡蹂躪,過著被罪惡控制且又又身不由己的生活,世人需要救贖主,拯救他們脫離罪惡的轄制和捆綁,以及死亡的權勢,得到真正的自由,進入光明燦爛的永生,各位弟兄姊妹,在我們的週遭仍有許多的親友、鄰居、同事他們的靈魂需要你我的協助和帶領,才能早日歸到主耶穌的裡面,不再流離失所,永遠與主同在,他們靈魂的需要也將由大牧者親自的餵養和供應。各位弟兄姊妹,主耶穌期待你從今天開始,把握每一次祂安排的福音約會,以主憐憫的心,將認識主的喜樂和滿足分享給那些流離失所還未認識的人們中間,你願意嗎?

第二點:接受裝備
段落經文:
37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經文詮釋:
神對罪人靈魂的熱愛,彰顯在神愛世人的心意以及行動上,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沈淪,因此,祂賜下祂的獨生兒子,在十字架上獨力完成罪人靈魂得救所需要的救贖大工,雖然祂可以使用天使來傳揚福音,可是祂卻更樂意使用那些願意接受裝備,且蒙恩得救的人們同工,好叫那些願意真心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的罪人們能夠得救,得以脫離怒和陰間地獄硫磺火湖的刑罰。
傳揚主耶穌為全人類完成的救恩,對每一位耶穌基督的門徒而言,是一份使命,以及責無旁貸的責任,主耶穌要求門徒們去到那些還未得救的人們中間,傳遞和分享天國的福音,然而,若要能有效的完成這項工作,就必須先要有正確的裝備,再加上質好且數量夠的工人,才能應付廣大禾場的需要,誠如主耶穌所說:「要收的莊稼多」,這些莊稼就是遍佈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以及各個地區中間尚未得救的靈魂,他們都是主所愛,也是主耶穌要拯救的對象。然而,不可否認,這些廣大未得救的靈魂們,各自擁有不同的國家、民族、語言、生活習慣、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以致加重了福音工作的困難度,同時也突顯了接受裝備的重要和迫切性,或許這些裝備不盡相同,但其中必然包含聖經基要真理,以及傳福音的訓練,正確完整的聖經基要真理造就,才能確保所傳講的救恩信息以及福音內容是百分百忠於聖經的教導,且不逾越聖經的範圍,讓領受的一方得以透過所傳講的內容來認識聖經所啟示的主耶穌基督,明白祂在人類歷史上成就的救贖大工,如此一來,將會有效的協助領受救恩信息的人們,在聖經的客觀基礎之上,經過個人理性的思考和辨明之後,運用從神而來的信心,將信心正確地建立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再者,適當的傳福音訓練,將會協助傳講福音的人,把握各樣的處境和機會,和任何可用的資源,選擇最適合福音朋友的佈道法來分享福音,在每一次主所安排的福音約會中,將主耶穌介紹給人們。讓領受的一方,得以更有條理地領受完整而不是片段的福音,也明白福音對他個人靈魂得救的重要性,並且認知到罪的嚴重性,他個人必須真實的向主耶穌認罪悔,祈求主的赦免和接納,倚靠主過聖潔的信仰生活,在教會中盡信徒當盡的義務。
接受裝備,是每一個基督徒應盡的義務,更是每一間教會努力的目標,但是教會真實的情況卻透過教會弟兄姊妹參與裝備課程的人數反應出來,當中顯明一個事實,就是教會傳道人以及弟兄姊妹需要更多地看重和投入這項札根的工作,教會必須提供更多元的受裝備管道,以及更方便的受裝備時間,例如教會開辦聖經課程、三福佈道法課程、小組長訓練課程、婚姻輔導課程,甚至延攬神學院的老師前來授課等等,再者以小組為受造就的單位,使用教會統一指定的教材,在小組聚會中一同受裝備。邀請神學院老師前來教會開課,至於弟兄姊妹方面,則是應該盡可能抽出時間參與教會或小組的裝備課程,並且以一棵謙卑的心來領受和學習。

接受裝備,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有合適的工具完成搶救靈魂的工作。

許多年前聖路易一位律師為一個基督徒處理法律案件。臨別時基督徒問:「我心裡有個問題,始終不敢問你。」律師問:「甚麼問題,你請說吧!」「為什麼你不信耶穌呢?」「聖經不是明說好酒的人進不了神國嗎?」「請不要揭我的瘡疤!」「你還是避重就輕言不由衷。」「不瞞你說,從來就沒有人告訴怎樣個信法。」
基督徒於是取出聖經,選讀若干聖經,指出世人皆在律法之下,凡接受基督救恩的人,所有的罪則皆蒙赦免。他說:「接受基督為你代死,作你救贖主的事實,你即刻得到赦免。讓我們一起禱告吧。」律師順著對方的意思,輪到他禱告時,說:「主耶穌,我長期被酒捆綁,如今你的僕人向我解釋得救的方法。上帝啊,赦免我所犯的罪,幫助我克服壞習慣吧!」他當場悔改信主。這位律師就是後來司可福聖經註釋的作者,成為一個成功的神學家。

各位弟兄姊妹,你是否已經裝備好自己,可以隨時為主所用,不僅明白所得著的救恩,同時還能夠將福音清楚且完整的向世人分享,在福音的戰場,為主搶救靈魂,還是你發現你沒有可用的工具來為主作工,只好眼爭爭的看著世人以及你的親人們走向滅亡的道路,在永遠痛苦的地方哀哭,,,各位不論你信主得救多久了,或許你才剛信主,或許你已經信主有好幾年了,,,各位你要記住你要一直接受裝備,或許主耶穌感動你要你在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好叫你日後可以更有果效的服侍祂,讓上帝國度的版圖能夠更拓展,不論是全修或是選修,你都應該為此感謝主,是或許主耶穌要你在這個階段透過教會所推動的每日研經釋義以及目標導向小組教材來接受裝備,你也都應該在其中認真的學習,期許有朝一日能夠裝備成為帶領小組的小組長,為主牧養小組。
第三點:回應呼召
段落經文:
38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經文詮釋:
搶救靈魂的工作自從主耶穌升天之後,就交由祂的門徒們一棒接一棒的接續著,雖然歷經不同的時代,但面對每一個時福音工場的龐大需要,仍不改的是需要有更多量好且質優的工人,回應神的呼召,一同投入搶救靈魂的行列裡面。雖然每個時代都有許多精英份子回應呼召,但是人數上仍不足以滿足禾場上的需要,相較之下,作工的人少,因此,需要神發命令,增援忠心擺上的工人,帶著從神而來的使命投入禾場,才能讓廣大的福音未得之民有機會聽到福音,得以脫離末日的審判。
主耶穌教導門徒要為禾場上那些已經成熟的莊稼,迫切祈求莊稼的主人也就是父神發命令,命令祂的工人出去收割祂的莊稼,搶救世人的靈魂。然而,祂的工人並不只限定於全職服事的傳道人,或宣教士,正確地來說它是包含每一位蒙恩得救的罪人,因此,它應該是廣義地指在社會各個階層中,所有願意忠心擺上的教會弟兄姊妹,在個人的岡位和專業領域中間,為主忠心擺上,搶救那些唯有他們才能夠接觸到的人群,帶領他們認識主,讓他們藉著得救的福音,透過成聖和信心進入神的國度,與神相交,並事奉祂。主耶穌要我們先祈求父神發命令,顯明搶救靈魂這整個行動是神主權的彰顯,出於祂的旨意和安排,工人們是按祂所定的計劃和時間被呼召投入搶救靈魂的行列中,換言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先領受且回應祂所發的命令,就能投入這項工作。父神喜悅我們為著那些尚未得救的靈魂代求,祈求父神發命令增援工人,但祂更期待我們體貼祂愛世人靈魂的心,願意接受祂的差遣,去到祂感動我們去的地方。至於,完成工作所需的資源和援助,祂必然會看顧和供應,不論這項工作是在城市、鄉村、社區、監獄、學校、、等等,也不論週遭的環境有多艱難,父神的恩典將會伴隨著祂發的命令而來,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所有愛神的工人們,得以成為祂榮耀的見證人,與祂一同分享靈魂得救的喜樂。
忠心擺上,是父神對每一位回應呼召的工人們,共同的要求,同時,也是神工人們必備的特質,這項特質將決定工人是否能夠在被差派的岡位上徹底完成所交托給他的工作,而不是世人以為的才能或恩賜,雖然才能與恩賜對完成工作有正面的助益,但是忠心擺上的特質更是重要以及有價值,因為它會確保每一項工作被完成,或許工人在各方面的才能都不足,但是他可以忠心擺上他的所有,交在主耶穌的手裡,祈求主藉著祂賜福,讓他所僅有的才能與資源在主耶穌的手裡被擘開,成為完成搶救靈魂工作的五餅二漁。父神,喜悅工人存一個依靠祂且忠心擺上的心,作祂的工作,唯有如此,祂才能得著祂當得的榮耀。一個忠心為搶救靈魂擺上的工人,首先,他必定要先充份認知,他所從事的救人靈魂工作是一項極為神聖的工作,是那些瀕臨陰間地獄硫磺火湖的靈魂們唯一得救的途徑。再者,他要時時與父神聯結,支取從父神而來的力量,因為他一定會在執行工作的時候遭遇到困難和攔阻,也許它們是來自於家人、親友、同事、、、,有的時候它是來自我們所要搶救的對象,因為,世人不盡對其靈魂的危險處境能夠有正確的評估,以致能夠對所領受的福音信息作出正確的回應,接受耶穌所完成的救贖恩典。然而,這一切因著福音工作而來的困難和挫折,都將增加福音工作的難度,但是,它們都將成為忠心擺上的工人,完成工作,領受從父神而來的獎賞的黃金階梯。直到主耶穌再來之前,這一段時期都應該是工人忠心工作的時刻,忠心擺上是工人應有的品德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工作能夠順利完成的保證.
遠在十七世紀,曾有一位傳教士范禮安數度嘗試進入中國而告失敗,在他臨終前,遙望中國大陸發出沈痛的呼聲:“石頭啊!石頭啊!你幾時才?我主裂開呢?”
  似乎“中國”這塊巨石,惟有用自我犧牲和屬靈智慧,才可把“它”搖撼。但誰能有如此勇氣呢?馬禮遜作到了!
  馬禮遜於一七八二年誕生於英國北部的一個小鎮,幼年就聰穎超人,有極強的記憶力,曾於一夜間背下聖經中最長的一篇??詩篇一一九篇,並毫無錯誤。只可惜在青年時期所過的是一個荒唐的生活:酗酒、狂歡、放蕩、污言穢語已習以?常。感謝神,使他不久便對這種生活厭了,十六歲的一天,他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義。
  廿余歲的馬禮遜,忽然得到神的呼召:“去!向遠方的中國人傳福音。”這呼召簡直把他嚇一大跳,他說:“神啊!中國在哪里?我對它一無所知,你怎?會要我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呢?”然而神的呼召是持續而堅定,毫無回轉之餘地。他只好立即開始前往中國的準備工作,首先須解決的是如何學習中文,他先禱告後才上街去,正好見到一位中國人迎面而來,他緊握那人之手,拜他?師,即刻開始了艱苦的中文學習,在完全沒有辭典,沒有任何語言學方法的協助下,實在極難,幾次想中途而廢,然而來自神的呼召與異象:“去!傳福音給中國人。”形成一片緊鑼密鼓,無法逃避,只好咬緊牙關,吞下淚水,對自己說:“?了神的呼召,?了向中國人傳福音的異象,無論有多大困難,我都要學會中文。”馬禮遜就是憑信靠神的心,去排除萬難,走上獻身?中國的道路。
  在一八三四年以前,中英兩國的關係完全由東印度公司壟斷,?商業利益,東印度公司一向禁止宣教士搭船前往中國,更不准留居。馬禮遜惟有先乘船到美國,輾轉來到這塊陌生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熱烈的雙手,乃是東印度駐澳門代表的冷酷警告,加上天主教神父們的妒忌,連在澳門居住也極困難,但馬禮遜置之不理。
  馬禮遜既踏上中國,便入鄉隨俗,穿著中國式的服裝,留長指甲,蓄著似“豬尾巴”的長辮子,吃中國飯菜。又因經濟困窘,租了一貨倉最下層的潮濕房間,空氣混濁,家徒四壁,就在此地?中國開展了偉大的事業。
  要感動中國這塊巨石,馬氏不但面對孤單冷漠,還有被驅逐出境之危險,況且澳門神父也虎視眈眈,在重重壓力下,他只好加入東印度公司成?正式職員,使他沒有一點時間去傳福音;另方面,在英國的同胞對他的受聘並不諒解,認?他已放棄了宣教的使命。在此內外交迫下,不但他孤單痛苦的工作,更加上心靈熬煉,可是馬禮遜一點也沒有退縮,相反地,他是勇往直前。
  本來在孤單的工作中,與瑪麗 . 莫頓結婚可以令他稍有安慰,但依照清廷的定例,他的新婚妻子必須留在澳門,而馬禮遜的公務亦使他一年中有半年要留住廣州。馬夫人身體很弱,再加上夫妻長期分離,使她心情抑鬱寡歡,更不幸的是他們的長子一生下來便告夭折,使他們的心情更加痛苦,因而馬夫人的身體越來越壞,只好帶著女兒返回英國。一別六年,後再於澳門全家團聚,使馬禮遜歡喜不已,只因公務纏身,不得不獨自返回廣州,不幸馬夫人在同年不堪病魔纏身,死于澳門,馬禮遜因而痛苦難言,豈料一年後他的摯友米憐亦離世回到天家,一連串的打擊,令馬禮遜悲痛莫名,他曾這樣說“......我親愛的瑪麗既死,現在又加上了米憐......我並不埋怨......只是?了剩下我一人而深感寂寞,但上帝曾經支援起我的軟弱......我希望將來我也死在我工作的地方。”他感情的豐富卻增加了他的痛苦,以致常不住的呼喊:“......我的勇氣與耐心,差不多已消喪殆盡了......這是一處極孤寂的場所,我希望到自由和可以享樂的地方....”他似乎已經軟弱、灰心、甚至略帶抱怨,然而終其一生他沒有退縮,反而在貨倉中完成了偉業。
  雖然外國人購書懸?嚴禁,但?了多買一本書,多學一些中文字,甚至節衣縮食,多付幾倍的價錢亦在所不計,他孜孜不倦的研習中文,終於給他帶來了成果:“使徒行傳”、“路加福音”先後譯成中文,還有“真道回答”、“英華文法入門”、“中文法程”、中國第一本“華英字典”等,他更熱心於英國設立一東方語文學校,力主在牛津與康橋大學內設立中文講座,又于馬剌甲設立了第一所英華書院,以培育中文人才。
  當然,在成功的背後,必定有一番辛酸血淚,?了印刷聖經及這些書籍,一方面時刻面臨清廷深嚴禁令的威脅;另方面東印度公司因怕他這樣做會違反禁令、影響中英貿易的進行,而把他撤職;最大的不幸,並不是閉關自守的清廷或東印度公司的百般阻攔,而是一群白蟻??原來他叫人刻成的書板,因怕被人發現而藏之於屋隅,卻被白蟻蛀了大半,這無異是晴天霹靂,心中所受的打擊,真是無可言喻!
  馬禮遜拼盡了他生命的全部,終於在一八三四年息下了世上的勞苦,他的遺體埋葬在澳門,誠如耶穌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馬禮遜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影響力卻直透歷史的層層帷幕。他自己曾說:“?完成這偉大的任務起見,我不怕長期工作,謝絕社交,持以耐心、毅力、鎮靜,及不偏激的判斷.....惟希望以正確的思想、恭敬的態度、戰戰兢兢、小心翼翼,而期得免誤傳上帝之聖言。”
  是的!馬禮遜的確是一位把基督福音帶來中國的先鋒,他的英雄故事不是寫在沙塵滾滾的戰場上,而是寫在一塊充滿敵意、猜忌、與孤寂痛苦的土地上,以他生命的血淚播種,以至於開花結實累累,怪不得每當我們提到這位已逝世百多年的傳教士,都會肅然而生敬。
信息勸勉:
各位弟兄姊妹,搶救靈魂的呼召,已經發出,它是我們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在領受救恩之後,直到見主面的那一刻,一生要回應的嚴肅課題,同時,它也是神兒女們一生責無旁貸的任務,雖然有的弟兄姊妹所領受的呼召是前往海外或中國大陸宣教,另外的弟兄姊妹則是被呼召在你的家庭、社區、朋友圈、工作單位宣教,它們都同樣重要,且是要互相代禱和支援,特別是為在海外或是在中國大陸宣教弟兄姊妹們代禱和奉獻,如此一來,在第一線為主搶救靈魂的弟兄姊妹們才能為主作更多的工作,再者,我們要為社頭這個地區禱告,因為父神持續地這個地區的弟兄姊妹帶到我們中間,同時這個地區還有設立國語教會的空間,因此,它將會成為我們開設第一間分堂的好地點,請各位常常為這塊土地上面的百姓們的得救代禱,並且祈求父神為我們合適的開設地點,也就是臨近市區,不論是停車和出入都方便的地方。同時,也請各位按著禱告來為植堂宣教基金奉獻,甚願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為主成立浸宣員林教會社頭分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