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團圓
經文: 路加福音15:1~7
本文:
第一點:人的需要
神創造了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之後,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中,並且委派他們管理其它受造物的職份,以及應當注意和被禁止的事項,原本神的心意,是希望亞當和夏娃,能夠因著順服神的命令,而知道何為罪,以及分辨善惡的知識,只可惜他們終究獲得了分辨善惡的知識,卻是透過犯罪而來的。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原本美好的神人團契,因著亞當和夏娃吃了,神吩咐他們不可吃的善惡樹上所結的果子,給完全地破壞了。因為罪的阻隔,人不再能夠隨心所欲的來到聖潔的神面前與神團契,自從亞當和夏娃為罪開了大門,讓罪大大方方的進入世界之後,罪就作了王,死也就臨到了罪人,因為死是從罪而來,並且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死亡就成為世人無可避免的結局,和必走的路,因為死亡是罪的工價,死亡乃是指肉體生活的結束,靈魂與身體的分離,但死亡不是寂滅,信徒與非信徒的肉身死後,生命仍然繼續存在。路加福音16章19~31描述了財主與拉撒路死後的存在,對信徒來說,死是「離開肉身,與主同在」,對非信徒來說,死卻是與神和神的恩典永遠隔絕,在陰間永無止盡地受苦,為要償還自己所犯的罪,以及對神的虧欠。在那痛苦的狀態中,被拘禁在地獄的靈魂沒有任何的希望,也無法逃脫,有的只是永無止境的痛苦和懲罰,因為地獄是:1、完全沒有神恩惠的地方;2、生命是休止的煩擾,這是因為罪支配了一切;3、身體及靈魂都受苦;4、有良知責備、憤怒、絕望、哀哭、等等的感覺。因此,世人若想要在永恆中享受神的恩福,讓靈魂的需要得著永遠的安息與滿足,當務之急,就是要恢復與神之間和好的關係。換言之,世人最大和最終極的需要乃是與神團圓永遠與神同在。而這也正是主耶穌基督的使命,可惜許多的法利賽人和文士,因為看見耶穌接待他們所鄙視的稅吏和罪人,因而拒絕接受主耶穌基督的事奉,自絕於與神團圓的機會之外。稅吏是一群不被人看重的人,因為他們既幫勵可恨的羅馬人治理征服來的土地,又以民脂民膏來中飽私囊;他們被許多人排斥,也被宗教人士遺棄。至於罪人則是指那些不道德的,或從事宗教人士視為不見容於律法之職業的人。法利賽人和文士看見耶穌接待稅吏和罪人的舉動,讓他們非但不能認同,反倒是彼此對耶穌議論紛紛,法利賽人把那些不守律法的人歸類,統稱之為屬世之民;在法利賽人與屬世之民之間,有一道不可踰越的鴻溝。把女兒嫁給這樣的人,那就等如送羊入虎口。法利賽人的規則寫道:『當一個人是屬於屬世之民時,不可把金錢託付他,不要相信他的作證,不要把秘密洩露給他,不可委他為孤兒的監護人,不可以他為慈善經費的管理人,不可在旅行中與他結伴。』法利賽人嚴禁在這些人家中作客,也不准邀請這些人到家中。可能的話,也不可與這些人有生意的往來。法利賽人的目的,就是特意要避免與這些不守細則律例的人有所交接。很明顯的,他們見到耶穌和這些人相處一起,一定大為震驚不已,因為這些人不單是粗鄙的,而且是罪人,與這些人相交必然玷污自己。主耶穌並沒有讓法利賽人的非難妨礙祂的事奉,祂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就是為要主動尋找並幫助罪人,好叫罪人的最大需要得著滿足,所以主耶穌舉巴勒斯坦地常見的慣例,來說明神的心意以及祂如何看待一個人的價值,主說:若有一隻羊走迷了路,任何牧羊人豈不都會把這九十九隻安全無虞的羊撇下,去尋找那隻迷失的羊嗎?巴勒斯坦地牧羊人的工作,艱鉅並且危險。草原非稀少,中央的高原亦只有幾哩寬,高原之外便是陡峭的懸崖,和可怕的荒涼沙漠。由於草原上並沒有欄柵,因此羊極容易走迷。迷失的羊,意謂著牠正處於危險的狀態中,首先,牠失去了牧人的保護,牠隨時有被其它肉食性動物攻擊的可能,再者,也許牠已發生意外,導致牠無法自由行動,更重要的是迷失的羊無法知道,那裡有牠所需要且足夠的青草和飲水,讓牠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總而言之,迷失的羊,可以用命在旦夕來形容牠的處境。對迷失的羊而言,牠最大的需要的就是,儘快地與牧羊人團圓,如此才能確保牠的安全。另一方面,因著牧羊人知道迷失羊的無助以及可能發生的危險。思想概念:
第二點:神的期待
神按著自己的形象和樣式創造了人類,乃是希望並期待世人能夠愛祂,服侍祂,並享受與祂之間的關係,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人類的始祖亞當與夏娃因著誤用自由意志,而破壞了與神之間美好的關係,但是神對世人的期待仍然不改變,因著神對世人的愛,,驅策著祂從天上的寶座來到世間,主動尋找並提供救贖恩典給願意回應祂的世人,讓罪人得著不配得的憐憫與恩寵,就是所謂的恩典,因而得以脫離地獄永遠的刑罰。所以,每一個人對神而言都是神心中的寶貝,神期待每一個人都能因著祂的獨生兒子的犧牲而得救贖,「救贖」這詞,來自希臘文,意思是「在市場買回來」,通常是指在市集買奴隸回來。這個詞用於形容信徒,從罪的市場中被買回來,而且從罪的捆綁中被釋放。讓信徒重獲自由及獲得釋放的代價,就是神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的死。更進一步說,信徒是被基督買回來的,所以他是屬於基督的,是基督的奴隸。「被贖的人在吊詭意義中是奴隸,他們是神的奴隸,因為他們是用代價買回來的、、、但信徒由神買回來,不是留作私用的。相反,他們是神用驚人的代價買回來,做神的奴隸,實行神的旨意。」簡而言之,救贖是從罪的角度去看的一個字眼,人類被罪捆縛,需要從罪的捆縛及奴役中釋出來。因著神對世人的期待,祂將盡其所能的去尋找,那些願意正確回應祂且屬祂的人,而不單以現有得救的人數為滿足,就好比巴勒斯坦的牧人,會在安置好其餘的羊群之後,緊接著去尋找,走失的羊。相對於迷失的羊,其餘的九十九隻羊並沒有危險,牠們是被找著的了。曾有人對如此的形容巴勒斯坦地的危險環境,以及牧羊人的工作:『高曠的荒原上,晚間野狼在嚎叫,牧羊人不眠不休,放眼四望,不避風霜,手執武器,斜靠在他的杖上,為四散的?羊徹夜警戒,而每一隻羊他都放在心上。牧羊人對羊要親自負責。如果喪失了一隻羊,牧羊人至少也要把羊毛帶回來,好知道羊是怎樣的死去。這些牧羊人都是追?的能手,他們可以起循?迷羊的腳印,穿山越嶺走上好幾哩。對每一位牧羊人來說,每一天的工作都要為他的羊冒上生命的危險。許多的羊?都是公有的,並不屬於個人,而是整條村子所有。通常由兩三個牧羊人負責看管。若個人負責的羊?安全無恙,便會準時歸來,告訴村子?的人,其中一個牧羊人仍然在山邊尋找,因為他失去了一隻羊。整條村子便會密切注意,當他們遠遠望見牧羊人?步歸來,肩膊上扛?走失的羊,整條村子便會歡呼和感恩。
第三點:歡喜快樂
神的心因著人從罪惡之中回轉歸向祂,並得著祂所賜永遠的生命,而感到歡喜快樂,這種失而復得的快樂,是猶太拉比所無法相像的,因為他們不會說:『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為他歡喜。』而是說:『一個罪人除去,在天上也要為此歡喜。』他們所盼望的並不是罪人的得教,而是罪人的毀滅。而這種喜樂唯有,曾經尋找過走失羊群的牧羊人,才能稍稍體會,因為發現迷失的羊,無疑是個喜樂的經歷,牧羊人費盡心神吃盡苦頭終於找到走失的羊群,那份歡喜快樂的心,表現在牧羊人歡歡喜喜地把羊扛在肩上,回到家裡。牧羊人毫無怨言地背負這隻羊,也許是這隻羊在意外中受過傷,以致牠不良於行,又或許是牧羊人不願讓這隻羊,再度離開牧羊人的視線範圍,以致走失,不論是出於何種原因或理由,牧羊人他總是歡歡喜喜的.找回失羊的那份喜樂,勝過其他的一切。他的喜樂洋溢,所以他請別人來分享他的喜樂.主耶穌基督透過這個失羊比喻對文士和法利賽人說出了一個重點,耶穌接著說道,上帝就是像這個樣子。一個罪人悔改,上帝的喜樂就好比牧羊人找?迷羊回家一樣的喜樂。正如一位偉大的聖徒所說:『上帝同樣了解失而復得的喜樂。』當中有?一個令人驚異的思想,這就是上帝比人要來得仁慈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正統之士會把稅吏和罪人不放在眼內,認為除了毀滅他們之外,別無用處;但上帝卻不是這樣。人可能對罪人表示放棄,但上帝卻不是這樣。上帝喜愛那些從不走錯的人;但在祂心?,當看見迷羊重返,那實在是喜上加喜的呀!重回上帝的懷抱,要比重返別人冷酷的批評中,不知要容易上幾千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