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1, 2007

只見耶穌

證道題目: 只見耶穌
經文: 馬太福音十七章1~8節  
前言:

本文:
第一點:榮耀形像
段落經文:
1~2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
經文詮釋:
主耶穌在六天前,途經該撒利腓立比時,祂向門徒們問說:「人說我人子是誰?」門徒中的彼得因為得著從父神而來的啟示,彼得對耶穌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這是最標準的答案,主耶穌接受了彼得的認信,並從這個時刻開始,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主耶穌在門徒們領受並明白了從父神而來的啟示之後,主耶穌才進一步地告訴門徒祂就是彌賽亞,以及作彌賽亞給祂自己和跟從祂的人所帶來的災難。現在主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來到一座高山上,並且帶領他們三位進入到一個超自然的異象裡面,在這異象中主耶穌以極其榮耀的形像和摩西以及以利亞會面,藉此異象,表明那將要受難的耶穌真真實實是神的兒子,是神所揀選的彌賽亞。
主耶穌的榮耀形像,在這之前未曾向人顯現,在這之後則是要等到祂從死裡復活之後,聖經對祂榮耀的形像作了如此的描述,聖經說:「主耶穌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這是何等聖潔偉大的榮耀形像,讓人無法直視,同時,在如此聖潔的光中,罪人若沒有主的憐憫,不僅將無法站立在其中,反倒會被神的榮耀給擊殺,因為神的榮耀是有重量的,是有罪不潔的罪人無法承受的起的重,但是,因著主的憐憫和恩典,三位使徒得以站立在聖潔偉大的榮光中,聖潔是主耶穌的屬性之一,主也以此聖潔的屬性來要求祂的子民,但是祂子民的聖潔乃是源自於與祂之間的關係,而主耶穌的聖潔則是源自於祂自己,祂自己就是聖潔的源頭。主耶穌的榮耀形像所彰顯出來的榮光正是祂所獨有的,且是與聖父,聖靈同等的,因為三位一體真神,原本就是同尊同榮同權的,這份榮耀更是在萬古以先與聖父同有的。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因著要完成在十字架上救贖全人類的工作,主耶穌的自我限制,為的就是要讓人們藉著祂所宣揚的福音來得救,並且將得救的信心建立在耶穌基督的身上,而不是祂所行的神蹟奇事或者是神聖的光環之上。
主耶穌的榮耀形像彰顯出來,榮光中充滿了主耶穌的豐盛恩典,對那些得以親眼見證的使徒們也就是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而言是何等有福,聖經說:「主耶穌帶著他們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顯明他們當時是在眾門徒中間,或許其中除了門徒之外,還有跟隨主的群眾在當中,而這些群眾並不適合在主耶穌上十字架前知道或看見接下來要發生的持別事件登山變像,因為他們的熱心極有可能會攔阻主耶穌上十字架。所以,主耶穌必須要暫時地遠開其餘的門徒和群眾,只帶著這三位門徒爬上高山,為接下來要發生的事件作預備,從他們師徒之間的默契來看,類似的行動似乎並不是第一次,顯然他們常常有離開人群的靈修禱告生活,特別是在要服侍之前的曠野禱告或忙碌的服侍之後專為他們師徒所舉辦的退修會,因此,這三位門徒能夠很敏銳於主耶穌的邀請,與祂一同前往高山不被干擾的地方靈修禱告, 為何主耶穌只帶這三位,而不是帶所有的門徒上山呢?主是不偏待人的,但唯有那些渴慕主,時時儆醒且預備好自己願付代價的人才能得著上好的祝福,上山是要付代價的,顯然此時這三位門徒是已經預備好自己的人,因為他們常常用真實的行動,讓主知道他們的心,是樂於為主付代價的,所以主就因著他們對主的愛慕而帶他們三位上了高山,並因著他們的忠心跟隨,他們得著主所賜那奇妙的祝福,得以在主復活之前看見祂那極其榮耀的形像。

主耶穌榮耀的形像藉著祂所受的十字架的苦難而益發彰顯,但是祂的榮耀並不因經過十字架的苦難而增加,因為祂本來就已經完全了,但因著祂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難,讓世人更進一步明白祂榮耀形像裡的那份犧牲和奉獻,以及對全人類最深的愛。

第二點:完成救贖
段落經文:
3~5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彼得對耶穌說,主阿,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經文詮釋:
自從亞當夏娃犯罪之後,罪就進入了世界,死就臨到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成為服事罪的奴僕,在與罪惡抵抗的歷史中,世人從來沒能勝過罪惡,反倒是在罪惡的捆綁中終日痛苦哀哼,在罪惡的洪濤中載浮載沉,淪為波臣,沒有未來,沒有明天,無力自救,也無力救人,直到日期滿足,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就是全人類的救世主,我們的主耶穌,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自此爾後,世人在永恆裡的命運,不再只是只有永永遠遠的死,而是多了一項選擇,那就是永永遠遠的生命,因著耶穌基督完成的救贖恩典,世人得以出死入生。
完成救贖,是主耶穌道成肉身的首要任務,而完成任務的方法,就是祂用自己聖潔無瑕疵的生命,在各各它的十字架上承擔全人類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罪,,用祂的生命償還全人類犯罪的代價,以及對上帝的虧欠,換言之,主耶穌是為了替全人類死而降生的,祂是上帝的羔羊為除去世人罪孽的,獨有祂具有完美的神人二性,這項資格,只有耶穌有,就連舊約時代為神所重用的摩西和以利亞,也都不具資格。但是,他們兩位蒙神恩典,在這異象中出現,他們分別代表舊約的律法和先知,他們兩位和主耶穌談論祂即將去世的事,去世在原文裡就是出埃及,換言之主耶穌要帶領祂的子民脫離罪惡的奴役的意思,關於摩西和以利亞在這裡顯現的意義有以下幾種(1)、因為他們代表律法和先知;(2)、因為他們是舊約記載三個未死神人中的兩個【第三個是以諾;按照申命記三十四章所說,摩西是死了,但是是耶和華埋葬的,到公元一世紀,人們已深信這意味著耶和華將他提上天去了】;(3)因為他們是兩個在西乃山上與神說過話的偉大領袖;(4)因為他們是人們期望在彌賽亞時期將要「再來」兩個人。最後一點與這段話似乎最一致,因為他們二位在這裡的顯現更進一步強調了耶穌就是彌賽亞。當然其它各點認識也不應因此而被否定。還有一點相關之處,是摩西和以利亞在行使神賦予他們的使命時,都曾遭厭棄,而耶穌更要最徹底地表現舊約神僕所走過的道路的最終實現。
完成救贖,表明其中每一項過程和環節是要按著父神對這件事的計劃來成就和進行,主耶穌要繼續往往耶路撒冷城外加略山上的各各它前進,而不是停留在目前的變像山中,並享受在這狀態中,他乃是要以被世人唾棄和被拒絕的樣式,扛起千古以來人類所犯的罪惡重擔,被釘在加略山山上各各它的十字架,加略上才是祂完成救贖的地方,而不是目前的變像山,因此,當彼得出於個人熱情要在變像山上搭三座棚子的時候,就顯得很不合時宜,也許是他想把這短暫的「顯現」定格住(像出埃及記三十三7?11摩西支搭會幕那樣,如果真是如此),就顯明彼得並沒有真正理解,耶穌的使命不是待在山上,而是走向十字架上。所以,彼得的心態和對耶穌的使命的認知需要被校正,他需要放下那出於他個人熱心的建議,雖然這些建議都是出於愛主的心,可是卻與父神的旨意相違背,因此,父神祂以光明的雲彩介入其中,在舊約,一朵雲彩常常是神臨在的徵兆,馬太加上光明的幾個字,更加強調這不是一朵普通的雲彩,而是顯現神榮耀的舍吉拿。正像出埃及記二十四16一像,神從雲中說話,神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最後一句話你們要聽祂,在申命記十八15、19提到耶和華要求以色列人聽預定先知摩西的話。在這裡似乎有責備彼得的意思,不聽主耶穌在山下有關彌賽亞使命的教訓。

神在舊約時代賜下律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作為神子民過神聖生活的公義指引,並且神賜下先知,為要成為神對其子民的代言人,好叫神的子民明白神對他們的心意,但是因著神的子民所犯的罪,隔絕了與神之間的關係,直等到耶穌基督的來到,也唯有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贖,讓有罪的卻願意接受的世人得以與父神建立正確的關係,以及藉著聖靈所賜的新生命,得以活出神所期許的生活。


第三點:不見其它
段落經文:
6~8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
經文詮釋:
當父神以超自然的方式臨在變像山上時,祂藉著光明的雲彩以及如雷聲般的嚮亮且可辨識的聲音和內容讓門徒清楚地知道祂的同在,門徒們的反應和他們的祖先出埃及之後在西乃山下的反應極為相似,那時以色列人看見了雷轟、閃電、角聲、山上冒煙、就都發顫、遠遠的站立。他們就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在這裡聖經說到三位門徒的反應,他們俯伏在地極其害怕,他們的反應是正常的現像,因為在聖潔的神面前,人只會感到自己的渺小、不潔和不配。父神之所以會以如此介入這個歷史事件,以及介入之後,超自然的景像就隨之消失,極有可能是要校正三位門徒的目光焦點,就是要他們只見耶穌,而不見其它。
不見其它,首先就是要先能夠對主耶穌信靠順服,而我們對主耶穌信靠順服的程度有多深,則是表現在我們的信仰與我們個人的生活中,能否切實遵行聖經中主耶穌對我們的教導、勸勉、要求和命令,特別是需要為信仰付代價的時候,我們能否藉著為他所擺上的一切,其中包含我們個人的時間,金錢,恩賜,才能,專長來投入在主耶穌所喜悅的工作上面,並以此上述種種真實的行動來證明,在我們的生命中最優先且最重要的那一位是耶穌,再也沒有任何的人,事,物,比耶穌更寶貴。當我們如此看重並願付任何必需的代價去遵行祂的教導,祂應許如此行將會為我們帶來豐盛的人生。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認識耶穌,默想耶穌,愛慕耶穌,藉著文字的道,也就是記載在聖經中有關主耶穌祂的言行舉止,以及祂對祂自己,所做的自我啟示所啟示出來的真理,我們得以與主耶穌相遇,並且將祂的榮美和聖形聖化在我們的生命中,更多地認識祂的屬性與祂在歷史上的作為,並進一步對祂產生信靠順服,和愛慕。因此,我們需要透過聖經所提供有關耶穌的客觀證據以及生活中我們與主相遇的主觀經驗(例如禱告蒙應允,疾病得醫治,,等等)。並運用神所賜給我們的理性來檢視聖經所提供的客觀證據,在此基礎之上建立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仰。如此一來,我們的信仰才真的是有根有基地被建造在,聖經所啟示的主耶穌之上,祂是永不動搖的磐石。而我們的信仰才能堅固,今日我們擁有完整的新舊約聖經,相對而言,我們對於主耶穌救贖世人的方法和結果也就比先前歷世歷代的聖徒更為清楚,雖然我們世界的局勢感到憂心,因為整個世界的進程和演變,誠如祂在聖經預先所預言並啟示的光景,向更敗壞更墮落的方向直奔發展,但是對所有蒙恩得救的基督徒而言,卻可以完全相信祂的同在,安排和帶領,不論我們的生命是處在何種光景中,主的同在是我們最大的保障和安慰,就連我們被父神管教時,主仍然是不離棄我們的,或許我們會因著管教臨到而感到驚嚇懼怕,誠如三位門徒,當他們出於一片愛主的心,按著自己的想法要為主以及摩西和以利亞大發熱心蓋三座棚子的時候,他們的熱心並沒有獲得父神的嘉許,反倒是被父神管教調整,父神要他們三位順服祂的獨生兒子的意思,而不是他們個人心中看似愛主的美意,實行出來卻是妨礙主將要進行的工作。聽祂獨生子的話,就是要他們不要自做主張,而是要他們確實的將主的話聽進去,並按著祂獨生兒子所說的去行,雖然父神的出聲,讓三位門徒感到極其害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神的管教是出於祂對三位門徒的愛,因為經上說,凡祂所愛的祂必管教,而管教之後必結出平安的果子。不過這種懼怕慢慢地便消失了,因為他們聽見耶穌親切的聲音,耶穌對他們說:不要害怕,當他們抬頭看見耶穌在那裡,也就是不見其它的人,他們心中原本的那份懼怕也就隨著消失的超自然景像而消失。不見其它,就是不再見到摩西和以利亞,門徒們的心才得以專心聽從主的聲音並忠心地跟隨主耶穌。
不見其它,是神對所有屬神子民的憐憫和恩典,因為神知道我們人的軟弱,祂知道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容讓其它的代替品來取代我們的主,以致,我們的眼目所看見的不單是只有主,在這樣的光景中,主似乎不再是我們唯一的目標和追求的對象,,這對我們在奔跑天路,追求真道的上面有著極大的危險,或許我們將因此而不再專心跟隨主耶穌。不論這些代替品是愛情,事業,娛樂,家人,或是神的僕人,當我們的眼目被上述其中一項的人,事,物或經驗所吸引時,我們的眼目就不再專心定睛在主的身上,而是跟隨其它的人、事物或經驗,例如跟隨神摩西和以利亞這般曾經在歷史上蒙神重用的人物,而不再專心跟隨我們的主耶穌,但是關於世人所需的救恩這一件事情上面,天下人間再也沒有賜下別的名號,可以讓我們靠著得救,唯有耶穌才能讓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就連摩西和以利亞,他們也都要倚靠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贖恩典,才能得救,因此,神的子民在追求信仰以及奔跑天路的旅途中,應該是要只見耶穌,而不見其它,如此一來,才能忠心的跟隨主耶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