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耶穌的犧牲
經文:馬太福音26章26-30節
日期:20080601
前言:
英國大英博物館有一張二次世界大戰的照片,照片中有一名士兵,他的表情很痛苦,他的左右手抓著電纜線.原來,他是一名通訊兵,他所屬的部隊遭到敵軍砲火猛烈的攻擊,甚至連電纜線都被炸毀,無法通訊,當他巡邏到這個現場時,他手邊並無任何可用的纜線可以將被炸毀的兩端聯結起來,在危急之間,他勇敢的抓起電纜線,讓電流流過他的身體,也連帶將他們被敵軍攻擊需要支援的消息傳遞出去,第二天,這名士兵因為傷重不治而死,但是他所屬的部隊好幾百位的同袍,卻因他獲救.一個士兵的犧牲,可以救好幾百個人的生命,耶穌的犧牲,卻足以拯救所有的人類,今天我們要透過剛剛所讀的這段經文,分三方面來認識耶穌的犧牲.
本文:
第一點:擘開身體
小點a:為人擔罪
小點b:替人代償
段落經文:V26: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
經文詮釋:
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之後,在西乃山下,上帝藉著摩西宰殺祭牲來與以色列人訂立了舊約,約的條款中載明瞭約的祝福,以及約的咒詛。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以色列人,非但未能遵守與上帝所立的約,甚至還毀約,以致他們被上帝懲罰,因著以色列人無法遵守與上帝所立的約,所以耶穌要來與祂的子民另立新約,新的約所需的祭牲不再是其它的祭物,而是祂自己祂要擘開祂的身體為祭獻給神為人擔罪並替人代償。
耶穌在離世前,祂與門徒們共進最後一個逾越節的晚餐,之後祂設立了聖餐,祂透過被擘開的餅來比喻,祂稍後即將要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擘開祂的身體來為人擔罪。晚餐進行的過程中,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耶穌在與門徒享用餅之前,祂按著猶太人的傳統,手裡拿著餅向父神祝謝,通常猶太人都會這樣祝謝說:「主我們的神,宇宙之王,使餅從地上長出來的那一位,你該受稱謝。」在向神祝謝之後,耶穌擘開了餅,遞給門徒,並吩咐他們吃。門徒吃被主擘開的無酵餅並無什麼特別之處,但這被擘開的餅則被耶穌賦予著特別的屬靈意義,這個屬靈意義乃象徵著耶穌聖潔又完全的身體,即將在第二天的上午為人擔罪而被釘在十字架上,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揹負著全人類所有的罪,祂在心理上忍受著與天父分離的孤單,這樣的分離是三位一體真神,從永恆到永恆裡從未有過的經驗,對主耶穌而言,與父分離的痛苦大過任何刑罰帶給祂的痛苦,在十字架上,耶穌在心理上還得忍受著被祂的門徒猶大出賣的痛,以及眾人的唾棄和羞辱。除了心理上的痛楚之外,耶穌還得忍受生理上的痛苦,包括睡眠不足、被人捶打、體力不支、口渴、被鞭打、被釘,到最後痛苦的死去。耶穌強忍身體被擘開的劇痛,為的就是要承擔全人類犯罪原本應當要受的刑罰。當門徒吃了這餅就表著他們用信心認同主耶穌為他們所作的這一切,包含主為他們擔罪以及與主同釘十字架,當耶穌的身體在十字架上承擔了全人類所犯的罪和刑罰而被擘開時,同時祂也替全人類代償積欠上帝的罪債。
耶穌透過被擘開的餅,來比喻祂的身體即將在十字架上替人代償罪債而死,祂接下來的命運正猶如祂手中被擘開的餅一樣,當門徒吃了這被擘開的餅,就象徵他們是認同並接受,耶穌是替他們代償罪債而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主對門徒說:「你們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就是要門徒更進一步明白主的身體即將被釘在十字架上,像餅被擘開,之所以會如此,並不是因為祂犯了什麼罪,而是祂為了要代替全人類代償罪債而有的犧牲,祂的犧牲要成為所有相信祂的人的祝福,就好比人吃了被擘開的餅,身體就會得著益處一般。耶穌用被擘開的餅來教導門徒,祂是自願代替全人類而被擘開的,而不是被第三者強迫的,也唯有耶穌聖潔無罪的生命,才能符合為人代償罪債所需的資格,祂的死是代替性的,就是「以一個代替另一個」,祂要替人代償罪債而死是聖經一貫的教導,舊約聖經以賽亞書五十三章說:「那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新約聖經彼得前書二章24節也說:「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了醫治。」因著耶穌替人代償罪債而死在十字架上,上帝的聖潔和公義得著了滿足,在這個基礎上,上帝宣告相信耶穌基督的人為義;並接納他們。所有信徒的罪,都歸在耶穌基督身上,祂藉著死為他們付出了代價。
第二點:流出寶血
小點a:洗淨罪污
小點b:使罪得赦
段落經文:
V27:耶穌又拿起杯來,祝謝了就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吧,」
經文詮釋:
昔日上帝在西乃山下,藉著祭牲的血,透過摩西將一半的血撒在象徵祂的祭壇上,另一半的血撒在以色列人身上來完成舊約的立約儀式。兩千年後耶穌要用祂自己的血來與祂的子民立約,祂為立約而流出的寶血,具有其它祭牲所沒有的功效,那就是能夠洗淨罪污和使罪得赦。
耶穌在與祂的門徒共進逾越節的晚餐時,祂設立了聖餐,在享用餅之後,祂拿起杯來祝謝了就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吧,」主耶穌透過杯裡所盛的葡萄汁,來象徵祂即將在十字架上,為全人類流出寶血,祂的寶血能夠洗淨罪污,當門徒們在這個屬靈意義上,用信心飲用主所遞給他們的葡萄汁時,就代表他們的罪以及犯罪引起的不潔淨污將被主所流的寶血洗淨。什麼是罪,我們可以將罪定義為,罪是違背上帝的律法,罪是不遵守上帝的準則,罪是人內在的一個律,罪是違抗上帝,罪是向上帝及人所作錯誤的行為。在舊約時代上帝設立一年一度的贖罪日來讓祂的子民除罪,透過大祭司帶著山羊和牛犢的血,進到至聖所來完成除罪的工作,之所以要用血,乃是因為血裡有生命,因著人犯罪得罪神的緣故,為了向神贖罪的緣故,人必須將生命而不是其它次好的歸還給上帝,透過祭牲的犧牲,讓犯罪的人得以恢復與上帝相交所需的聖潔,並且透過祭牲的犧牲,讓犯罪者的生命得以繼續延續下去。在舊約時代贖罪日的除罪儀式需要每年重複進行,因為山羊和牛犢的血的效力有限,而且山羊和牛犢都只是預表耶穌,祂是上帝的羔羊,是為世人除罪而有和預備的最完美祭物。耶穌為世人贖罪,並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耶穌血洗淨全人類的罪污,並使罪得赦。
耶穌聖潔無罪的寶血,遮蓋了所有罪人的罪,在上帝與罪人及罪人所犯的罪中間,因著耶穌替世人贖罪的祭以及耶穌所流出的寶血在其間,所以上帝願意赦免世人所犯的罪,換言之,上帝看到的耶穌所獻的祭和祂為獻祭所流出的寶血,而不是罪人和他的罪。透過耶穌寶血的遮蓋,罪得著赦免,上帝就不再要求犯罪的人親自承擔罪責。因此,主耶穌在設立聖餐時,祂將杯遞給他的門徒們,主耶穌要門徒們喝象徵祂的寶血的葡萄汁,主說:「你們都喝吧」當門徒以及所有信主的人,喝這具有屬靈意義的葡萄汁時,就表示他們認同主耶穌,站在人的地位上,代替他們獻祭贖罪所作的一切犧牲,並用信心領受耶穌完成的功效,就是他們所有的罪都得著上帝的赦免。雖然主耶穌寶血的功效,足以使全人類的罪得著赦免,主耶穌的心意也是如此期待,所以主說:「你們都喝吧」,因為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意一人沈淪,但是唯有那些用信心領受主代贖的罪人們,才能得著赦罪之恩。
第三點:救贖世人
小點a:脫離罪惡
小點b:進入神國
段落經文:
V28:這是我的血,是為立約的,為許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經文詮釋:
聖經是一部記載救恩的歷史,救贖更是聖經當中的主軸,它從創世記一直到啟示錄,貫穿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自從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後,上帝開始展開救贖的工作,但救贖的計劃卻早在上帝創造宇宙之前,在萬世以先就已擬妥,並在並在耶穌基督的身上獲得完全的成就,耶穌透過祂的犧牲,成就了救贖世人,所需的救恩,透過耶穌的救贖,世人得以脫離罪惡得著自由。
救贖世人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最主要的工作,這個工作要透過祂被釘死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來完成救贖世人最重要的部份。因著耶穌在十字架流血捨命完成的救贖,罪人得以脫離罪惡,在祂即將離世之前的晚上,祂說:「這是我的血,是為立約的,為許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主耶穌清楚的說到祂立約的血,是為許多人流出來,使他們所犯的罪得著赦免,也就得以脫離罪惡,不再被罪惡捆綁和奴役,這也正是「救贖」這一詞的意思,若將救贖運用在信徒的身上,就是指信徒從罪的市場中被買回來,而且從罪的捆綁中被釋放,至於信徒得自由的代價,就是耶穌基督的死。既然靠主耶穌的救贖脫離了罪惡和魔鬼撒旦的權勢,罪惡就不再有任何的權力,得以控制信徒,信徒也不再服事罪惡,而是服事救贖他的主耶穌,並與主與神建立正確的新關係,成為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在這樣的新關係之下,享受真正的自由,就是所謂不犯罪的自由。
主耶穌救贖世人的計劃,不只是要從罪惡當中救出祂的百姓而已,祂更要進一步帶領他們進入上帝的國,好叫他們成為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民。而這也正是祂立下新約的目的,主耶穌在最後一個逾越節晚餐用餐時,祂拿起杯來,祝謝,表明這是祂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使罪得赦,這是用祂的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祂如此行,為的是確定新約──神的國──將要藉著祂的死而臨到。「上帝的國」的意義是上帝作王統管之範圍,以及上帝統管人所帶來之生活與福分等。「進入上帝國」是指在撒但權下的世人,重新回到神統管下的生活和福分之中。在上帝的國中,上帝要管理,保護,供應和眷顧所有屬祂的子民。而所有在上帝國裡的信徒,都因耶穌基的救贖而與上帝和好,並享受和好,所謂的和好是指信徒與上帝之間和諧的關係,這個關係原本因著人犯罪的緣故是衝突和對立的,但因著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神對原本對人的仇恨和憤怒得以被消除了,並且得以與神和好,並擁有美好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