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偉大的父親
經文: 馬太福音9:18-19,23-26
18、耶穌對他們說話的時候,有一位會堂的主管來跪在他面前,說:「我的女兒剛死了,但請你來按手在她身上,她必活過來。」
19、於是耶穌和門徒起來跟著他去了。
23、耶穌進了那主管的家,看見有吹笛的人和喧嘩的群眾。
24、就說:「出去!這女孩不是死了,只是睡了。」他們就嘲笑他。
25、耶穌趕走眾人之後,進去拉著女孩的手,那女孩就起來了。
26、這消息傳遍了那一帶。
前言:
台塑集團的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前幾天逝世,他留下兩兆的事業給他們的兒女們,這樣龐大的遺產,的確令人稱湵。雖然,我們不見得能夠留給我們的子女如此龐大的財產,但是我們卻一樣成為兒女們心目中偉大的父親,今天我們就要透過剛剛所讀的這段經文分三方面來學習成為一個偉大的父親。
本文:
第一點:犧牲自己
小點a:全然擺上
小點b:毫無保留
段落經文:
18、耶穌對他們說話的時候,有一位會堂的主管來跪在他面前,說:「我的女兒剛死了,但請你來按手在她身上,她必活過來。」
19、於是耶穌和門徒起來跟著他去了。
經文詮釋:
父親是每一個孩子心中的巨人,在孩子們的心中,父親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父親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父親更是家庭及孩子的守護者以及供應者,為了愛孩子,和滿足孩子的需要,父親最常作的選擇就是犧牲自己,全然擺上且毫無保留,只為了要給孩子更多。
兒女永遠是父親心之所繫,和心中所思念的人,不論兒女的年紀有多大,就算兒女已長大成人,甚至年老髮白,在父親的眼中,他的兒女永遠都是他的孩子,並且父親對兒女的愛和包容,不會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有絲毫的減損,改變的只是表逹愛的方式,為了兒女,父親們共同的選擇就是心甘情願的犧牲自己並全然擺上,誠如聖經所提到的這位父親,他是一位猶太會堂的主管,他來跪在耶穌的面前,他對耶穌說:「我的女兒剛死了,但請你來按手在她身上,她必活過來。」這位來到耶穌面前的父親,是一位剛遭喪女之痛的父親,他的女兒剛死,聖經沒有告訴我們,這位父親有幾個女兒,以及有關他家庭的更進一步狀況,但有很大的可能,剛死的女兒是他的獨生女,若事實果真如此,那這位父親他內心的悲痛和他所遭受到的打擊將是何等的大,又有何人能夠安慰他呢?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父親心中永遠也最大的痛,身為父親的他,好不容易才將他的女兒拉拔到這麼大,透過聖經其它處的資料,我們得知,他的女兒已經十二歲大了,過去的十二年,父親和母親犧牲自己的享受、金錢、時間、精神、睡眠、、等等,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要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給他們的孩子,父母為孩子所作的犧牲,以及毫無保留的程度往往是超過兒女們所能瞭解的,甚至有時還常常被兒女誤解。
打從兒女呱呱墜地開始,父親對兒女的愛,總是不間斷,有時透過言語的傳逹,但有更多的時候則是透過行動,向他的兒女們展現出來,不論兒女感受到多少來自父親的愛,然而父親對兒女的愛,總是驅使著父親犧牲自己且毫無保留的為兒女付出,誠如這個父親,他清楚的知道,他的女兒剛死了,同時,他也知道在死亡的面前,他沒有任何的能力和權柄,可以命令死亡釋放他的女兒,他非常的無奈和悲憤,但他顯然非常清楚耶穌可以救他的女兒,他知道耶穌有絕對的權柄和能力可以將他的女兒從死裡面救活過來。當下,他唯一能夠再為他的女兒作的事情,就是在第一時間來到耶穌的面前,他毫無保留自己的尊嚴,雙腿一屈,跪在耶穌的跟前,向耶穌提出他內心最深也最誠摯的請求,這一連串的動作,是他能夠為他的女兒作的最後犧牲,一個滿懷悲痛又無助的父親,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為了他的女兒,他無視旁人的目光,更不怕他人的指指點點,他跪著請求耶穌協助他的女兒「來按手在她身上,她必活過來。」這是父親的心願,從他祈求的內容看來,他堅定地相信只要耶穌肯來按手在他女兒身上,他的女兒,就必活過來。他對耶穌的信心如此堅定,顯然他對耶穌的所言所行,以及耶穌所行的醫治神蹟,和所作過的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也有正確的認識,而這一切正是他對耶穌之所以能夠有堅定信心的基礎,更是他更深的經歷耶穌大能的起點。
第二點:默默付出
小點a:不計代價
小點b:不求回報
段落經文:
V19:於是耶穌和門徒起來跟著他去了。
經文詮釋:
孩子不可能獨自存活在這個世界上,若沒有來自父母或其它的協助,孩子的生命會隨時結束,因為孩子無法供應自己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好叫他得以避免來自環境的危險。在正常的狀況之下,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總有許多人的參與和付出,孩子也在與人互動的經驗中,透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若將這些從他人而來的幫助記錄起來,將是一篇篇的故事。無可厚非父母親對孩子的影嚮和貢獻是最多的,為了孩子父親往往默默付出他可以為孩子付出的部份,而且是不計代價和不求回報的付出。
父親對孩子的心願,就是希望他的孩子有夠有更好的發展,為了要提供孩子成長所需的資源,父親默默付出而且不計代價,誠如聖經所提到的這位父親,他來尋求耶穌的幫助,並不是因為受他的女兒所託而有的行動,而是因為父親看見他的女兒的需要而有的行動,為了孩子他默默的付出和行動,他的動力,乃是源自於他愛女兒的心而有的,他不計代價的來找耶穌,對身為猶太教會堂主管的他而言,這是一件很不容易,也很不尋常的事,為此行動,他可能需要付上的代價是,來自猶太教的祭司,文士和拉比們對他的批評和攻擊,因為這些宗教領袖和代表人物,並不認同耶穌,也不接受耶穌的教導,對他們而言,耶穌是一個沒有受過猶太教正式拉比養成教育的人,但令他們難堪的是耶穌的教導和他對聖經的詮釋卻比他們更有權威,再加上耶穌不僅能夠傳道,還能夠行出只有上帝同在,才能有的神蹟奇事,例如醫病、趕鬼、叫死人復活、、。耶穌的群眾魅力,更是任何一個文士和拉比,無法出其左右的,對他們而言,耶穌是一個具有很大威脅的人物,尋求耶穌的幫助,是會令這些人不悅甚至激恕和這些人排擠,以致失去他在猶太教的宗教地位和社交關係,但這一切的代價都不能阻擋這個愛女心切的父親。
父親對孩子的付出,並不是建立在對價的關係上面,更不是為了想要從孩子的身上獲得些什麼利益,,父親默默的為孩子付出,完全是出於父親的天性,父親驅使著父親為了兒女默默付出且不求回報,誠如這個小女孩的父親,在整個事件的開始到結束,都沒有要求他的女兒回報他,反倒是聖經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可憐又傷心的父親,情詞迫切的跪在耶穌的跟前,為他的孩子生命能夠延續,誠心的祈求耶穌的憐憫,父親的愛和發自內心的祈求,感動了耶穌基督憐憫的心,並激發著耶穌採取了行動,聖經說:「於是耶穌和門徒起來跟著他去了。」耶穌基督的行動固然是按著祂對小女孩生命的旨意而有的,但同時也是耶穌為了嘉許小女孩的父親以及父親對祂的信心,父親為了救孩子而默默付出且不求回報的行動。至此,終於得著了耶穌的回應,耶穌的回應是父親內心得安慰的開始,父親內心非常的清楚,只要耶穌肯和他同去,他的女兒,就一定可以活過來。
第三點:成全兒女
小點a:含莘茹苦
小點b:無怨無悔
段落經文:
23、耶穌進了那主管的家,看見有吹笛的人和喧嘩的群眾。
24、就說:「出去!這女孩不是死了,只是睡了。」他們就嘲笑他。
25、耶穌趕走眾人之後,進去拉著女孩的手,那女孩就起來了。
26、這消息傳遍了那一帶。
經文詮釋:
兒女的發展是每一個為人父母最為關切的,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有的父母會極盡所能的為孩子安排,任何有助於成長和學習的機會,為了栽培和成全兒女,父母常常不分日夜辛勞的超時工作,只為了要替孩子預備所需要的資源,父母含莘茹苦無怨無悔的為孩子付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他們的兒女有更美好的前途和更順利的人生。
兒女的成長和人生的發展,與父母的參與、幫助和付出,有著極大的關係,盡職的父母親,會成為他們的兒女們一生的祝福和貴人,透過父母的人生閱歷和智慧的整合,父母會用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成全兒女,但這個過程卻是非常漫長和艱辛的,為了幫助學習知識以及為人處事的道理,父母用盡思,更多的時候父母必須忍痛,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學習負責任,因為孩子終究要透過經驗來學會負責任以及其它品格,不論是好的經驗或者是不好的經驗,都有可學習和警愓之處,而這正是孩子邁向成熟的路徑。為了幫助孩子成熟並足以迎向人生不同階斷的挑戰,父母必須按著孩子的年齡來為孩子建立規範和界線,並堅持執行。但父母的含莘茹苦,往往遠遠的超過兒女們的心智所能認知的程度,誠如聖經所提到的這個小女孩的父親,他和許許多多的父親一樣,他是一位愛護兒女,更是一位願意含莘茹苦養育和成全兒女的父親,他的心願就是用他的辛苦,打造他的女兒的幸福未來。但是他的女兒,卻被突然臨到的死亡給強橫的奪走,父親的心碎了。父親不在乎他過去如何的含莘茹苦,當下,他只能仰望耶穌來救他的女兒。聖經說:「耶穌進了那主管的家,看見有吹笛的人和喧嘩的群眾。就說:『出去!這女孩不是死了,只是睡了。』他們就嘲笑他。」耶穌趕走眾人之後,進去拉著女孩的手,那女孩就起來了。這消息傳遍了那一帶。透過聖經的描述,我們可以得知喪葬的相關儀式已經開始進行了,因為現場有吹笛的人和喧嘩的群眾聚集,或許他們想要透過吹笛等方法和儀式,來幫助小女孩。但從眾人聽見耶穌說:這女孩不是死了,只是睡了。眾人用嘲笑來回應耶穌看來,顯然眾人認定小女孩已經死了,但耶穌卻不作這樣的認定,眾人因而認定耶穌對死亡的認定出了問題,但是當耶穌伸手拉小女孩的手的同時,神蹟發生,小女孩活過來了,顯明小女孩從死亡的狀態中被耶穌給拉出來了。
兒女是父母的希望,更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和家族的傳承。為了要讓兒女的未來能夠更有競 爭力,和更好的發展,父母總是儘可能在養育和教育兒女的過程中,留意兒女的各項發展,並無怨無悔的成全兒女,只要兒女的人生能夠幸福和順利,父母的付出雖多,但內心卻會感到非常甘價和有價值。誠如聖經所提到的這位小女孩的父親,他為了要救他的女兒,他無怨無悔的付出,任何他在這個世界上所擁有的一切,包括他的財富、社會地位、人際關係、、等,都在所不惜,這位父親的付出,在主耶穌的憐憫之下,都化為成全他女兒的祝福,聖經告訴我們,小女孩起來了,短短幾個字,卻描述出小女孩父親此時此刻,內心最大的渴望和期盼。聖經接著告訴我們,這消息傳遍了那一帶。卻沒告訴我們小女孩後來有無向她辛苦的父親致謝和感恩,也沒告訴我們父親對此的反應如何,但這更突顯出,父親成全兒女是何等的無怨無悔和偉大,不論女兒有沒有又或用什麼樣的方式向父親表逹感恩和感謝,都不影嚮父親在往後的日子,繼續對女兒無怨無悔的付出,但懂得保握機會向父母致謝,則是兒女討神喜悅的表現和反應。這樣無怨無悔的愛,令人感動,而這正是天父對每一個人的付出,雖然還有許多的兒女,還未認識祂,或向祂說謝謝。
結論: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位父親,雖然,我們的父親不見得能夠給我們龐大的財產。但是,我們的父親願意;1犧牲自己,全然擺上,毫無保留。2默默付出 ,不計代價,不求回報。3、成全兒女,含辛茹苦,無怨無悔。
我們所擁有的父親就是一位偉大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