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題目: 危機處理
經文: 約翰福音二章1~12節
前言:
國際油價衝破每桶90美元大關,,而且還可能隨著巴基斯坦即將派兵進入以拉克北部而繼續向上攀升,隨著石油價格的一路上漲,導致許多行業公司行號的營運成本增加,有的還因此結束營業,如何化解伴健石油漲價而來的危機,頓時成為政府,企業,公司行號,甚至是家庭及個人共同關心的焦點,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遭遇到危機卻不僅僅只是石油漲價而已,但我們可以到那裡尋找所需要的協助,以及又該如何來處理危機呢?透過剛剛所讀的經文,我們要分別從三點來看「危機處理」這個題目。
本文:
第一點: 來到主前求
段落經文:1~4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裏。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經文詮釋: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總會有些挑戰和考驗,等待我們去克服和超越,對那些在我們能力和資源尚能夠應付的範圍之內的挑戰,通常來說,並不會對我們個人造成太大的壓力,但是若我們所面對的是我們的能力和資源不足以應付的事件或挑戰,那麼它就會成為我們的危機,這時候有的人會選擇退縮並將它合理化,但有的人會選擇尋找各種可能的資源和協助,之後正面迎向它,為自己的人生締造每一個階段的成功,然而,我們可以從那裡得著我們所需要的幫助,好叫我們在每一次的危機中能夠化險為夷,對於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而言,我們可以來到主前求,將我們的需要告訴主,像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作的一樣,她只是來到主前求,並將那些她無法解決和應付的難題和危機,一一都向主傾訴,讓主耶穌來幫助她。聖經告訴我們這個危機是發生在迦納的一場婚宴中,就是酒用盡了。這實在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到掃興的事情,對婚宴的主人而言卻是一項危機,對於這場婚宴透過聖經我們知道,主耶穌和祂的母親馬利亞以及門徒都一同出席參加同一場婚宴,顯然這家的主人和主耶穌基督的家庭有著某種程度的關係,至於何種的關係,聖經則是沒有告訴我們,但是從馬利亞關心酒用盡這個危機,以及她緊接著所做的危機處理來看,馬利亞的身份在某個程度來看,極有可能包括了婚宴的安排與籌備,這場婚宴的酒之所以酒會不夠用,也許是來參加的賓客過於踴躍,超出原先的預期和規劃,以致酒不夠用。另外一個可能就是由於猶太人的婚禮慶祝時間太長所致,往往它可以長達一個禮拜之久。然而,無論如何,酒用盡了仍然是社交場合失禮的一件事,由其有失新郎的顏面,若無法獲得妥善的處理,它將會是一場危機,因為有些訴訟就是因著賓客的不滿所導致的。
來到主前求,是馬利亞危機處理的第一步,若按常理而言,馬利亞應該是要在發現酒用盡的第一時間,向婚宴的主人家說明並尋求解決危機的辦法,可是,她卻是第一個和耶穌談及這件事。然而,在這之前耶穌並沒有行過任何的神蹟奇事,解決類似的危機,顯然,馬利亞如此作很可能是基於她日常對長子耶穌的習慣性依賴所導致的,如果馬利亞的丈夫約瑟誠如教會一直以來所流傳的說法,就是英年早逝的話,馬利亞這項習慣性的反應就不難被理解,而馬利亞的請求,就請求的內容而言,基本而言她只是單純的告訴耶穌當時的需要,就整個請求的行動而言,她立下了一個極美的代求榜樣。
來到主前求,應該只是請求,而不是以禱告來指揮主耶穌,其實我們的任務,只是把需要帶到主的跟前,然後信靠祂,讓主耶穌按著祂在這件事上面的旨意來成就,如同成就在天上。因為祂擁有所有的知識,祂知道何時成就,以及如何成就,才能讓祂的旨意成就,也才讓祂的名得著最大的榮耀,而這也是所有屬神兒女得益處的前提。往往,我們當下並不太明白神的作為和旨意,誠如主耶穌在這裡回應祂的母親的方式,在兩方面令我們不解和驚訝。首先,祂稱呼馬利亞為「婦人」;而且耶穌在回應這尷尬場合時,顯得有點猶豫。接著主耶穌對她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對話至此,刻劃出耶穌與祂的母親之間關係的改變。這關係雖然特別,卻在天父所交托給祂的使命及結局的籠罩之下,而有所改變。雖然祂獻上自己的時刻還未來到,然而那時刻的要求已經臨到祂的身上。結果,所有在這之前的關係都必須被調整,包括肉身上的血緣關係在內。而當馬利亞準備好去適應這新關係時,她的請求就被接納了。「當馬利亞以母親的身份提出要求時,此要求乃被拒絕了;、、、當她以一名信徒的身份提出時,她的信心就被接納了。」
來到主前求,就是單單將我們的需要呈明在主的面前,並且用信心來仰望祂的憐憫與恩典臨到。
蘇格蘭南部高原風光如繪,在綿延起伏的山坡上,羊群點綴其間,在山間公路上,出現了一幕不尋常混亂的畫面。山坡上站著一個牧羊人,他的羊四處狂奔,有的迷失方向竟橫越公路,汽車的喇吧聲更使羊群慌張,茫然不知所措。可惜喇吧聲太吵,牧羊犬與主人距離又遠,以致無法聽到主人在山坡上所下達的指示。牧羊犬不得不撇下混亂的羊群,直奔上山,回到主人跟前,仰望主人的面,留心聽他的聲音,經過一番耳提面命,牠知道該怎麼作了,於是飛奔下山,很快就把一群散失的羊集結在一起,引領牠們離開公路。
信息勸勉:
各位弟兄姊妹,危機常常耗盡我們的精力與資源,就好比宴席的酒用盡一般,也許它是來自我們的經濟、工作、事業、家庭、婚姻、子女、等等。以致我們疲憊不堪,無力,也不知該如何處理,這時候我們,實在需要單獨來到主的面前,聆聽主的聲音,明白他的旨意,好叫我們可以在祂的帶領之下,逐步化險為夷,回到應有的狀態。
第二點:領受主能力
段落經文:
5~8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裏,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
經文詮釋:
人的一生,不同的階段滿佈著不同的危機,但它們相同之處,就是都需要也考驗我們個人解決危機的能力與智慧,雖然,我們不盡然擁有解決所有危機所需要的能力,那是神的專利,也唯有神才有這樣無窮盡的能力,我們的神的屬性中,有一項叫作「無所不能」,它是表明神的全能;但這並不是說,既然神是全能的,祂就可以胡亂作任何事情。我們可以給神無所不能下一個定義,所謂神的無所不能,它是說:「神是全能的,神能按祂的旨意作一切事情,但因為神的旨意是按著祂的本性,所以神所作的一切事,都與祂完美的本性一致」換句話來說,就是神能夠做一切與祂的本性和位格相合的事情。但是神常常樂意使用那些預備好自己,願意順服主命令的人領受主能力來成就祂的旨意和計劃,並見證祂榮耀的聖名。在這裡主耶穌使用了盛滿水的六口石缸,和順服主命令的用人,雖然,主的命令令人不解且與解決危機毫不相關,就在用人順從之後,神蹟發生了,危機解除了,管筵席的在嚐了新酒之後,對新酒的美味發出了驚訝的讚賞,指出了這個神蹟的重心和意義,耶穌所帶來的天國的新酒,與猶太教舊酒成了對比。顯明,主耶穌是支配質的神,祂已將猶太教的水,改變成為基督教的酒,同時這個變水為酒的神蹟帶來了三方面的意義,第一、猶太教的律法可以為需要潔淨的人提供方向,然而卻無法為那些被失敗所纏累的良心,提供長久的釋放。它所能提供的出路,僅是一再重複的潔淨禮儀。對比之下,主耶穌藉著祂一次的獻祭,就讓所有信靠祂的人永遠完全了。並且「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對我們的罪愆而言,沒有任何的話語可以比這個更深刻。第二、猶太教的律法能夠提供潔淨的方向,卻無法讓敬拜者獲得力量,往它所指的方向前進,聖潔生活的圖畫已經繪製完成,然而因著人性的墮落,罪人需要時時刻刻被潔淨。罪人雖然有向善的意願,卻無向善的力量,這就是罪人的光景。舊約時代先知一直期盼,有朝一日神能夠透過寫在心版上的新約,克服這種普遍存在於猶太教的軟弱。這約不單提供藥方給我們,也賜給我們力量。基督已經將這個新約帶給了我們。誠如孟遜所作的見證,他說:「這位活著的基督仍然擁有兩隻手。一隻手指向那條道路,另一隻手則幫助我們走過去。因此,基督徒的理想就擺在我們面前:那不是一座遙遠嚴峻的山峰,一座道德的埃弗勒斯峰,要靠我們自己的技巧與能耐去攀越。它乃是一條道路,有基督作為嚮導和朋友,與我們並肩同行。」第三、在動機方面,律法顯然也是枯燥乏味的。基督帶來新的動力,就是感恩與愛的回應;這比純粹遵行律法的命令,更能激發人去順服。當罪疚、慣性的失敗與律法主義,像水被復活的耶穌的話語,轉化成如酒般的饒恕、得勝與喜樂的順服時,這神蹟將會一直發生在每一個真心悔改歸向主的罪人身上。
領受主的能力,讓我們原本罪人的生命得以被改變,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價值觀也被改變,不再是以自我為中心,乃是以神為中心,能夠活出神喜悅在地如在天的生活,每天的生活充滿了從主而來屬天的力量,可以去改善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重擔,這些重擔可能是來自失和的夫妻關係,問題的兒女、難相處的上司或同事等等,雖然重擔仍在,主也都知道,但是其中都有祂的美意,為的就是要讓你得著終極的益處,領受主的能力,重擔將不再是那麼的難擔,並且,領受主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勝過過往的軟弱和失敗,以及捆綁和轄制,也許它是不正常的性關係、毒品、網咖、或不正當的使用信用卡等等,而這些都是源自今生的驕傲,眼目的情慾以及肉體的享受等等,都是隨著我們內心的私慾而來的結果,因著領受神的能力,我們得以脫胎換骨,徹底的被主改變,得以揮別過去的陰影,在主的大能之下,迎向在主裡靠主得勝的日子,因為我們的主祂已經得勝了,祂要助我們在剩下的人生,活出生命應該要有的色彩。
領受主能力,乃是要成就祂看為美好且合祂心意的事,讓領受的人得以突破目前的窘境和瓶頸,活出祂所喜悅的人生。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
「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各位弟兄姊妹,主耶穌知道你的光景,祂知道你需要怎樣的協助,好叫你的得著力量去面對你最迫切的需要,並解除來自人生各個階段的危機,祂要幫助你勝過你生命中的軟弱,也許它是來自毒品、色情、的捆綁,,,但是你是否真的願意按著祂的方式去作呢?還是要祂按著你認為最好的方式,抑或你只是想要將神的能力據為己有,讓自己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好叫你的名而不是神的名得著榮耀?唯有正確的動機、認知與心態,才是我們領受神的能力應該要有的態度,再者,我們要僅記自己只是器皿,應當謙卑自己在主的面前,過聖潔的生活,成為聖潔合主用的器皿,預備好自己隨時供主使用,成為祂能力與恩典流通的見證人,成就祂美好的工作。
第三點:彰顯主榮耀
段落經文:
9~12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裏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這事以後,耶穌與他的母親弟兄和門徒都下迦百農去。在那裏住了不多幾日。
經文詮釋:
危機常常迫使屬神的兒女們,專心尋求從神而來的幫助,而這種從神而來介入自然律的特殊作為,我們通常稱呼它叫做神蹟,可是這樣的定義並不完善,因為連自然律也是神所設立的。神蹟最常受到人們的注目,但神蹟這課題也最常起混亂,而這些混亂大都由於人們未能查覺到,聖經並沒有清楚地在神恆常至高的照顧和祂特殊的活動兩者之間作出劃分。對神蹟的信念是以一套世界觀為背景,這世界觀認為整個受造界的運作不斷依靠神支撐一切的活動,和受制於祂至高無上的旨意。神活動的三大方面--奇事、力量、重要性--不單見於祂特別的作為上,也見於整個受造界中。由於聖經作者認為一切事件都由神至高無上的權能所引起,故當他們提到祂大能的作為時,我們不能假定他們會根據事件的特殊成因,而將那些活動與「自然運作」有所區別。神特別的作為突顯了祂活動的特性:有別於並超越人的活動,更超越了假神的活動,乃是全能的,在自然和歷史中將祂自己顯示出來的。神蹟在神整個歷史性的自我啟示中擔任「記號」讓神的百姓用來驗證神的先知和使徒,由其是驗證祂的兒子。行神蹟的目的是要加深人對神的認識,它是神戲劇性地向願意聽從祂的人說話的方式。神蹟故事極為關心目擊者或參與者的信心,以及後來聽到或讀到這些故事之人的信心。耶穌期待人對祂有信心,作為對祂的救贖工作與同在的正確回應;信心才使人「全然好了」,並使神蹟不僅令人矚目難忘,更成了耶穌啟示神的救贖性傳達。必須注意的是,參與者的信心並不是促進神蹟發生的一個必要條件,意思是說,沒有人的信心,神本身並非不能作工。而是當人們不準備接受耶穌本人以及福音時,祂便不能繼續祂的傳道工作,或用行動來宣告祂的福音。為群眾或猜疑的人行奇事並不符合祂的使命。
再者,聖經中的神蹟大多圍繞歷史中的危機時刻而發生。神最彰顯大能的作為是紅海旁的拯救以及基督的復活;前者是神與法老和埃及諸神鬥爭的高峰,後者則是神在基督裡的救贖工作並祂與一切邪惡力量鬥爭的高峰。若從舊約看到新約,我們將會不難發現神蹟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彰顯主的榮耀,但它卻可以達到兩方面的效果,對屬神的兒女而言,它會帶出救贖的效果,但對敵擋神的人而言,它卻帶出審判的效果。對於變水為酒的這個神蹟而言,它早隱含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這位創造的道,不可能受限於祂自己手所造的世界,以及祂為管理宇宙規律運行所設立的自然律。同時,神蹟並不是在精神世界中運作的事物,就是人的思想,感情,與意志所構成的內心世界。神蹟是所有受造物每天分分秒秒都在經歷的,只是屬神的兒女,往往比其它人敏銳,並較易查覺它的存在,且將榮耀歸給施行神蹟奇事的神,變水為酒的神蹟與其它神蹟一樣都只是記號,宣告了神在這個外在世界,在基督裡的直接臨在,在自然與歷史中的行動與作為。因此,道成肉身的事實不容被低估。顯然,耶穌確是受困於一些自加的限制中,正如祂自己所說的「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然而,子仍然可以得到父無限的能力,不是為了彰顯這些能力,而是要藉著神蹟彰顯主的榮耀。
彰顯主的榮耀,是神蹟發生之後,主應得的回應,但是行使神蹟與否,卻是出於主至高無上的旨意與恩典。
莫頓在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候機,他注意到告示牌打出來的燈號:「班機遲到」,他必須耐心等候。又過了兩小時,燈號忽然說:「班機停飛」他感到十分無奈,芝加哥的會議他是鐵定趕不上了。既然在外頭旅行了十一天,身心都很疲憊,還是直接返回洛杉磯家中休息吧。
隔天,莫頓聽到一則廣播的消息:「美國航空公司一九一號班機在起飛後不久墜機。機上二七四人無一人生還。」莫頓打開他的手提箱,查看他那張沒有使用的機票。果然不錯,正是五月二十日當天的一九一號班機。他一時說不出話來,只是滿心感謝主上帝保守了他的性命。
聖經說,義人的腳步是耶和華所命定。不過對一九一號班機上的基督徒又作何解釋呢?難道上帝的眷顧只彰顯在甲地,而不彰顯在乙地嗎?為甚麼不幸偏偏要臨到這架飛機呢?
希伯來書十一章記載一些聖徒面臨死亡,上帝卻沒有去營救他們。然而他們的死亡也是上帝所命定的。信心的眼睛或許看不清楚上帝的手,但上帝的手卻永遠在這裡!上帝保守某些人脫離災;而另一些人上帝則接他們回到主自己那裡。是的,上帝全能的智慧的眷顧臨到祂的每一個兒女--不論是墜機者或是未搭上班機的人。
各位弟兄姊妹,彰顯主榮耀,是神蹟的主要目的,也唯有在這個前提之下,神的兒女們的靈魂才會得著終極的益處,因為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著益處。因此,不論神是否行使神蹟,以及何時行,和如何行,都有神的美意,或許我們當下不能夠明白神的作為,或許我們會向神抱怨,但對一個靈命成熟的基督徒而言,我們更應該要問,我們應該問神,我們應該如何作才能榮耀祂的名,以及祂要我們在其中學習什麼功課,再者,就是有什麼旨意要我們明白。
結論:
各位弟兄姊妹,在我們的每天生活中,不論是家庭,學校,社會,人際關係,工作,事業,,,總會有些新的狀況和事件的產生,上帝允許這些臨到我們,乃是有其美好旨意,或許我們在當下,無法明白,,或許我們要等到回天家見祂的面時,才會知道答案,但是這些都將會化作我們屬靈生命長大成熟的養份,同時它可以煉淨我們的信心,願主藉著今天所分享的1、來到主前求 2、領受主能力 3、彰顯主榮耀 來幫助我們在每一次的危機處理的過程中經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