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題目:耶穌的跟隨者
經文: 馬太福音9章35~38節
前言:
甘地有一個好友問他:「既然你那麼欽佩耶穌,為什麼不做基督徒呢?」據說他的回答是:「我若碰到一個追隨基督的基督徒,我也許會考慮。」各位弟兄姊妹,甘地的回答是一道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的問題,因為我們當中大部份都是已經受洗得救的基督徒,按理而言我們也都應該是追隨基督的人,但是我們能否讓主以及世人察驗出,我們真是追隨基督的基督徒,今天,我們要透過剛剛所讀的這段經文,分三點來學習作主耶穌的跟隨者.
本文:
第一點:與主耶穌同行
V35: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成為耶穌的跟隨者,而不再是世界的跟隨者,是每一個被主耶穌拯救的罪人應有的心志與對自我的期許,這是一份極為榮耀的身份和頭銜,,但獎賞卻是屬於那些忠心與主耶穌同行,直到見主面的跟隨者,他們跟隨主的特徵之一,就是跟主跟到主耶穌要他們去的地方,對人們宣講福音,並以實際的行動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們。
與主耶穌同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它意味著耶穌到那裡,服事祂的人就應該要跟隨祂到那裡,而耶穌因著宣講福音的緣故,祂到過繁華的耶路撒冷,以及偏遠的漁村和農村,而祂所經之處的生活水平,往往存在著極大的差距,憑心而論,在生活水平高,或者是對基督教友善的地區,要跟隨耶穌是會比較容易些。但唯有惡劣的處境和待遇,才能顯出一個人跟隨耶穌的心志到什麼程度,聖經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這是對耶穌在迦百農地區傳道工作的最貼切描述,各城各鄉都有耶穌的足跡和風塵僕僕的身影,耶穌在猶太人敬拜上帝和學習宗教教育的會堂裏,以先知的角度,來審視神的子民在信仰以及日常生活有無偏離與神所立的約和神頒佈的誡命,顯然,神的子民在信仰和日常生活上面出了些狀況,需要被教訓和被教導,才能幫助他們再一次明白神對他們的心意以及活出神所期待的標準。耶穌除了教訓神的子民之外,祂宣講天國的福音,向人們啟示神的救贖恩典,讓無力自救也無力救人的罪人們,可以靠著得救,並進入神永恆的國度裡。耶穌所宣揚的福音顛覆了以色列人一直以來的認知,他們誤以為只要藉著遵行神所頒佈的律法,就可以為自己賺取,進入神永恆國度所需的資格「義──也就是無罪的意思」,事實上,人在行為上所賺取的義,先知以賽亞將之形容成是一件破損且污穢的衣服,根本無法達到上帝在人得救這件事情上面所要求的標準,正因為人無法達成。所以,需要從上帝來的恩典來助罪人一臂之力,因著對世人的愛上帝願意在耶穌基督裡完成世人所需的救恩,並藉著耶穌將這個好消息宣揚出來,讓願意接受的人們得著幫助。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人需要被幫助,他們身處社會上的不同角落,當中大部份是屬於比較弱勢的一群,對於他們的需要,耶穌從來都不輕看,耶穌知道他們的無助和痛苦。耶穌也常常在宣講福音的過程中,按著祂美好的旨意來給予協助,讓他們的身心靈都得著必要的協助。因此,聖經描述耶穌除了傳天國的福音之外,「又醫治各樣的病症」當各樣的病症被醫治,人們對耶穌得以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認識到耶穌不是一位普通的拉比,耶穌顯然擁有從神而來的能力和權柄,所以祂能夠醫治人。但是祂來不僅僅只是要將醫治帶給人,讓被疾病捆綁的人們得著釋放,瞎眼的得以看見,祂來更是要將生命帶給人,藉著祂的犧牲好叫世人得著永遠的生命。耶穌總是主動伸出溫暖的手,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們。耶穌在幫助人的上面,為所有的跟隨者立下了極美的榜樣。祂按著祂的旨意來幫助人,讓人們的需要被滿足,痛苦得以被解脫,這是出於主的憐憫和恩典。但是,切記醫治人們身體的病痛,並不是祂來的主要目的和事奉,祂也不希望人們因此對祂要進行的救贖工作失焦或混淆,若有這種情形出現,耶穌祂會斷然的停止醫治病人的服事。因此,在幫助人的過程中,導引被幫助者發現靈魂永生的重要,並尋求和接受耶穌的協助,以及與耶穌建立起個人的關係,是每一個跟隨耶穌的跟隨者應當要奉行和注意的原則。事實證明,當被幫助的人與主建立起關係後,人們願意讓耶穌在他們心中作主作王管理引導,並按著祂在聖經中啟示出來的原則去生活和行事為人時,人們的問題和需要才會得著終極的解決,伴隨著生命和價值觀的改變,生活不再是難擔的重擔,生命也可以更有意義。再者耶穌會供應人們面對或解決問題所需的資源和力量。身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必須認知到我們是有限的存在,我們無法滿足所有被幫助者的期待,但是,我們仍應該要在能力的範圍之內儘力。再者我們需要懇求聖靈賜給我們有見識和有智慧,去分辨和查驗出真正需要被幫助的人不致以被人欺騙和濫用基督徒的愛心。
與耶穌同行,不論何往,總要宣揚主的福音,拯救失喪的靈魂,並且在所到之處盡己之力幫助週遭的人們認識神。
當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人馬爾克姆問到:「這個世界最缺少甚麼?」時,德蕾莎修女這樣回答:「今天的世界缺少信仰的美德─如果沒有信仰就沒有生命。因為太多的人類為自私心所蒙蔽,只想到自己,從不顧慮別人。「信德」是要把愛施出去,愛和信是 密不可分的。」
1952年(42)歲時,德蕾莎修女創辦了第一所「垂死之家」,她在街上撿回來的第一個病人,不但奄奄一息,而且幾乎給老鼠和螞蟻給吃掉了三分之一了。她把這個垂危的病人送到醫院,醫院表示無能為力,拒絕收容,但是她堅持醫院要收容,否則絕不離開,最後醫院只好讓步。
30多年來,垂死的病人在垂死之家受到醫生、護士和修女的關心與照顧,現在它已收容過兩萬七千多名從加爾各答街上撿回來的人。這裡整潔、安靜,每個床邊都有鮮花,濃郁的清香充溢著每一個房間。
石頭地板上排列著一排排藍色的鐵床,這些貧窮、孤苦、無靠的人在臨死前從這裡感受到天主的愛,覺得沒某被遺忘。在這裡獲得一碗粥、一片麵包,或者有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們瞑目而去。
1979年德蕾莎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在接受這筆獎金時,她說道:「我以窮人的名義接受這筆獎金,這是因為我認為─他們授予我這筆獎金,是他們認識到這世界上還存在著窮人!」「要愛窮人,了解窮人,我們自己也必須先是窮人!」
各位弟兄姊妹,與耶穌同行,到祂要我們去的地方,不論是走進醫院,學校或者是教會所在以及我們居住的社區,主耶穌會讓我們發現,祂就在那些需要被我們幫助的人中間,只要我們願意為祂所用,祂要我們去告訴人們並向他們傳遞耶穌已經完成的救恩,祂會使用我們去安慰病痛中的人和他的家屬,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並藉著我們的手為痛苦憂傷和徬徨無助的人們指明人生的方向,祂也要我們的耳去傾聽孤獨中的人們的心聲,或許他們是孤居老人、外籍配偶,祂更要使用我們的口以及生命去影響去建造去教導孤兒院和社區裡面弱勢家庭的孩子的價值觀和學校的課業,以及祂要我們的心去同理那些遭受重大打擊和失敗的靈魂,例如喪失親人,失婚,單親,失戀,的靈魂,當我們與耶穌同行,我們會看見耶穌所看見的,並且作耶穌要我們作的,主的名也將因我們所作所擺上的一切得著當得的榮耀,而這也是我們這一生中最大的滿足和成就以及價值的所在.
第二點:與主耶穌同心
V36: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要成為耶穌貼心的跟隨者,除了要跟隨主所立的榜樣和和實踐主所作的教導之外,還要能夠與主耶穌同心,唯有同心才能摸著主那棵發出憐憫的心,以及對主所看重的帶出負擔。
與主耶穌同心,就能感受到祂對靈魂的熱愛和憐憫,聖經說:「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從心底發出憐憫是耶穌看見眾人之後的情感反應,憐憫可譯作「動了柔腸」,顯明耶穌對人的真心,耶穌非但不因來到祂面前求助的人多,以及龐大的工作量而感到心煩氣燥,或者是因為面對許許多多患有重症的患者,而導致祂麻木不仁。耶穌反倒是發出更大的憐憫,這樣的憐憫,讓許許多多來到祂面前的人感受到耶穌助人的誠意,在這份誠意的基礎上,他們被耶穌愛、被耶穌諒解、被耶穌包容、被耶穌接納,而這正是許多的人在社會上所得不著的,雖然他們不必然都是社會上的弱勢族群,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被有尊嚴的被對待和被幫助。因著耶穌的憐憫和恩典,他們的困難得著解決、疾病得著醫治、罪惡得著赦免,捆綁的得著釋放。耶穌發出的憐憫,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程度,大到祂願意在十字架上為全人類代死,成就全人類所需的救恩,耶穌在地上工作的時候,不僅對來到祂面前的人,從內心深處發出憐憫,祂還對這些人的靈魂帶出極大的負擔。
帶出負擔,是與主同心,和對世人靈魂現況關懷的必然結果,聖經描述耶穌所看到的世人靈魂的光景時,聖經說:「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耶穌的心就因而帶出負擔,世人的靈魂就好比沒有牧羊人牧的羊群一般,備受壓迫和威脅,甚至被遺棄,,世人靈魂的光景實在令人堪慮,顯然當時候的人們無法從祭司,文士,教法師等神職人員,得著應有牧養和關顧,對此現況,耶穌知道祂不能再寄望祭司或文士來牧養,祂必須要有所行動,將祂心中的負擔化為行動,讓世人得著他們應得的牧養,在真理和恩典的基礎上,靈魂要脫離惡者撒旦的欺騙和愚弄歸向創造世人的上帝,再者靈魂會得真正的自由,以及主所賞賜的平安,喜樂以及主的保護。
與主耶穌同心,將會感受到主的心以及領受從主而來很深的憐憫的以及對傳揚真理的負擔.
印尼雅加達有一間美麗的教會的美麗,教會樓下的會堂,前方是一個講壇及一張桌子,在其後則是一塊單調的水泥牆,上面挂著一個木質的十字架,底下有用印尼文寫成的一些文字。這些文字竟然是引用自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之所以會引用這段話,其背後乃是有一段令人感到偉大的故事,就在前幾年,雅加達市內發生嚴重暴亂,有21間教堂被焚燒,一夕之間被夷為平地。這塊牆就是當時第一間被燒毀的教堂的遺跡。
這塊牆和這段經文是個提醒,讓大家想到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表現出的憐憫,也是這間教會向這座城市傳遞的資訊。這個失喪的世界充滿了仇恨和憤怒,報復和苦毒永遠帶不來醫治,只有基督的憐憫才能帶來醫治,就如2000年前一樣。
各位弟兄姊妹,這個世界需要基督的憐憫才能帶來醫治,今天基督的憐憫要藉著我們每一位跟隨祂的跟隨者,臨到世人的心中,世人需要在憐憫當中來認識耶穌以及感受祂的愛和救贖,或許他們被習慣性的犯罪所捆綁,或許他們被慾望所轄制,或許他們被困在假宗教當中,甚至有的基督徒雖然信主卻被錯誤的教導以致整日惶恐不安,例如認祖先的罪,但是聖經真理告訴我神只要我們認自己的罪.由有更甚的是,有些人將先知講道以及說預言的恩賜,誤用為為有需要的個人求神問卜趨吉避凶之用,傳講的人往往將自己的直覺,無限擴大成從神來的領受和話語,對被服事的人宣講,但所宣講的內容卻往往無法應驗,若從聖經對查驗先知的教導來看這類不應驗的宣講,顯然這類的預言話語或感動並不是出於神,因為若是出於神的話語必然會被神保守使其應驗.但是對被服事的人而言,這類不是出自神的預言,話語或感動,卻可能造成他們生命永遠的痛和重擔.再者被服事的人往往疏於查驗所領受的預言,有否與神在聖經中所說的話一致,就全盤的接受,他人所傳講所謂從神來的話語,這些也都是不合聖經真理的教導.聖經的真理,是我們評估和查驗所有資訊和教導的基礎,也唯有從聖經來的真理才能釋放和醫治這個世代的百姓和屬神的子民,好叫他們得著自由和永生,但前提是我們要先明白聖經真理的教導,才不會被錯誤但卻動聽的教導給迷惑,而這也是教會的功能和傳道人的職責以及弟兄姊妹的義務所在。
第三點:與主耶穌同工
V37~ V38: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38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拯救世人靈魂和替人贖罪是主耶穌在地上最主要的工作,也只有祂才能完成,但是耶穌卻樂於使用蒙恩得救的罪人,在搶救靈魂的工作上來與祂同工,並且在過程中謙卑懇求上帝賜下所需的人力和夠用的恩典。
與主耶穌同工,搶救靈魂,是一件極為神聖和最具有永恆價值的工作,歷世歷代以來,已經有許多的跟隨者,回應主耶穌的邀請和呼召,當中有的是被呼召在他們個人服務的崗位上,藉著優異的工作表現來為主作見證,並善用各樣的機會來為主得人,,有的則是被呼召投入海外宣教的任務,為要搶救許多的未得之民,他們甘願為此擺上他們年輕的生命,美好的前途,只因他們深知若能多搶救一條靈魂,地獄就會少一條靈魂受苦,因為在地獄裡,火是不熄,蟲是不死的,那些未能或拒絕讓耶穌替他們償還他們所犯的罪的靈魂們,就只好在地獄裡自己去償還他們所犯的罪,有罪的靈魂在地獄裡沒有片刻的安息,有的只是痛苦哀哼,正因為地獄太痛苦,搶救靈魂就更顯得重要。雖然已有許多的人投入福音工場,但是人數仍然不足,無法滿足許許多多想要聽福音的靈魂們的需要,誠如主所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這是福音工場的真實光景,更是主的感嘆,因為作工的人少,導致有許多的人沒能聽見可以讓他們得救的福音。對於這些人們的靈魂,主的心實在是焦急,作主工的人少,同時突顯了一個事實,就是不作主工的人多,之所以會如此,顯然他們並不像救贖他們的主一樣看重搶救靈魂的工作,不論他們所持的理由為何,他們都必須面對主耶穌在這件事上所作的審判。為了解決工人不足的問題,主耶穌的方法不是要門徒們去招募工人,因為工人已經有了,而是要門徒們向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天父上帝迫切懇求。
迫切懇求天父解決福音工場作工的人少的問題,是主的命令,主說:「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透過主所說的話,我們可以知道,要成為收割莊稼,也就是搶救世人靈魂的工人,是需要有天父上帝的許可才可以擔任,因為祂是莊稼的主,同時祂也是工人的主人,祂願意萬人都得救,不願有一人沈淪,但是卻有許多的工人,需要等被祂打發才肯出去,而不是工人在領受大使命之後,就積極主動去到那些尚未得救的人們中間,來搶救他們的靈魂,或許他們就是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職場上的同事,主耶穌要我們為此迫切懇求天父上帝,祈求祂繼續的打發祂的工人,離開他們目前的狀態,或許攔阻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是來自舒適的環境,優渥的職場待遇,不錯的薪水和職務,眾人的認同,若是這些從天父上帝那裡來的祝福,不能為祂最高的旨意也就是為搶救靈魂而效力時,祂會毫不留情地對付它並將之收回,另外賞賜給那些懂得忠心使用這些恩賜的子民們,因為這些來自於神的祝福和恩賜原本是應該要成為成就神搶救靈魂的工具,這是神原先設立好的用途,可是事實卻證明,這些從神而來的恩賜和祝福,因著私慾已經被誤用成為祂子民追求的目標,以致這些恩賜和祝福反倒成為成就祂旨意的攔阻,而不是工具。雖然這個功課對神的兒女而言是痛苦,但是卻是必須的,也唯有如此,神的子民才能夠成為忠心又良善的管家,忠心使用主所托的生命、時間、學歷、經歷、專業、人際關係,來為主擺上,搶救我們的家人、親人、同學、朋友、、、以及所有主所交付給我們的靈魂。
與主耶穌同工,搶救靈魂,是我們在世人面前的行動。謙卑懇求,則是我們在上帝的禱告。
十九世紀末,一位牛津大學畢業生成為英國大法官(兼上議院議長),他的一位同班同學成為英國外交大臣,第三位同學則成為國際知名作家,第四位同學是蓋爾那(Temple Gairdner):他也許是同學中最具天賦的一人,但卻沒有去追逐名聲影響力。為什麼呢?因為他接受了耶穌為救主,並成為宣教士,獻身于既偏僻又危險的地區。
蓋爾那有機會象他的同學那樣揚名天下,但他卻決定做一名宣教士,他在給姐姐的信中寫道:「我發現要戰勝野心是件困難的事,對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和優秀的人來說,追求功成名就是件自然而然的事,然而要人能順服地隱身在某個角落裏生老病死,更是非常艱難。」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也許不會蒙召做那麼大的犧牲,但是我們是否願意順服主、事奉主呢?要忠心事奉主,就需要把個人的追求放在一邊,就象保羅所說的:「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加拉太書6章14節)。我們不一定要成名,但是我們要忠心,無論上帝呼召我們去哪裡,我們都要義無反顧地奮起向前行
結論:
各位弟兄姊,成為耶穌的跟隨者,是需要付代價,甚至是生命,雖然如此,歷世歷代以來卻有無數的聖徒,願意用他們從主所領受的生命,恩賜,才能,時間,金錢來跟隨主,因為他們深知他們所信所跟隨的主耶穌是值得他們付上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來跟隨的,你是否也如此預備好你自己來跟隨耶穌呢?若是你將會在行完一生的路程時,在榮耀裡得見耶穌迎接你進入祂為你預備好的恩典裡,永遠與祂同在,在那榮耀且偉大的日子來臨以前,願主藉著我們今天所學習的三點,也就是與主同行,與主同心,與主同工,來跟隨主耶穌。